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级生态乡镇指标

省级生态乡镇指标

附件1:2010年紫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紫泥镇历来重视农民增收工作,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10年,全镇农民所得总额38006.4万元。

年末,全镇农村人口59385人。

201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即农民人均所得为:所得总额/农村人口数=380064000/59385=6400元。

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龙海市统计局2010年3月6日2010年紫泥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情况紫泥镇属农村地区,多数为农业人口,居民大部分为教师及镇政府、镇直机关工作人员。

2010年度,紫泥镇居民2507户,人口数10091人。

2010年度居民人均所得为:家庭收入总额/居民人口数=8248万元/10091≈8173元。

附:紫泥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调查人工汇总表龙海市统计局2010年3月6日紫泥镇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简介近年来,紫泥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生活用水安全的意见,实施好省政府“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组织各村投建自来水等“人饮工程”。

辖区内的饮用水来自龙海市龙水自来水有限公司,经检测,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标准,达到95%以上,能满足集中式供水对水质的要求。

附:水质分析结果报告单龙海市卫生局2011年6月1日附件4:紫泥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近年来,紫泥镇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加强水源头的植被保护,禁止向水库、湖泊等水源头倾倒垃圾和各种污染物,有效地提高了地表水的质量。

根据《龙海市城市环境规划(2002-2020年)》的划定方案,紫泥镇内主要水体为九龙江南港、中港、北港,水环境功能为一般渔业、工农业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龙海市环保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空气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根据《龙海市城市环境规划》,紫泥镇全镇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经监测,紫泥镇全镇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龙海市环保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紫泥镇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为68平方公里,覆盖率为100%。

根据《龙海市城市环境规划(2002-2020年)》,紫泥镇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

其中:安山工业集中区和修造船产业聚集区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公路两侧红线外35m 以内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达到功能区标准。

龙海市环保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情况简介紫泥镇重视环境保护,打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关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要求建成区内居民户,每家每户建立生活污水化粪池,解决生活污水乱排的问题。

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的沉淀,再流入氧化塘或氧化沟,净化处理,达到农业灌溉用水的标准后再综合利用。

建成区常住人口10091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0091×130 升/人〃天(用水量)×0.8(排放系数)=1049464升=1049.46吨。

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氧化塘、氧化沟净化处理量、建成区生活污水总排放量=746.17/1049.46=71.1%。

龙海市建设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情况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发展规划,狠抓小城镇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开展了锦田、南书、世甲、西良、安山、巽玉、城内、仁和等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53%。

龙海市建设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为了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卫生管理,镇政府与各村(居)分别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及《环境卫生责任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

在镇区建立环卫所,配备环卫工人和垃圾清洁车,负责镇区垃圾的清理和集中处理;其它村均各自成立保洁队伍,配备专职清洁工人和垃圾清运车,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收集,进行集中处理。

投资建立设计人口6万人、年投入25万多元的垃圾处理场,日垃圾处理能力50吨,设有防渗层、集水池、调节厌氧池、焚烧炉沉淀池和管理房等设施,对垃圾采用填埋、焚烧等集中技术处理;2010年底,建成区约10091人,集中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臵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5%。

龙海市建设局2011年6月1日附件10:紫泥镇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证明近两年来,紫泥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对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实现可持续增长。

到2010年12月底,紫泥镇现有重点工业污染源至今各项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龙海市环保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情况简介目前,紫泥镇没有大型的饭店宾馆。

近两年来,我镇重点针对建成区残影煤油烟严重的区域进行专项整治,对有油烟排放的饮食经营户采取有效措施,安装有效油烟净化装臵净化处理,并通过专用的油烟排气筒挂放,净化率和排放率浓度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油烟净化设施按有关规定定期清洗,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禁止全部使用清洁燃料,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前臵审批手续,必须通过环保、卫生(食监)部门审批。

经监测,我镇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达95%。

龙海市环保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情况简介紫泥镇辖区有规模化养鸭以及水产品养殖。

其中,规模化养鸭基于养殖水产品,其鸭粪便得到综合利用,用于水产品养殖。

故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得到综合利用,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

龙海市农业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简介紫泥镇农业种植业以水稻、蔬菜为主。

水稻采收后的秸秆利用来养殖蘑菇进行综合利用,对蔬菜采收后的叶、茎、根大部分集中堆沤后回园。

2010年,紫泥镇种植水稻22285亩,双季约产生稻秆10028吨;种植蔬菜42530亩,三季约产生秸秆6836吨;以上两种主要秸秆综合利用量为15565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综合利用量/秸秆总量=15565/16864≈92.3%。

龙海市农业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情况简介紫泥镇辖区内建有公厕45座,其中建成区有6座,全部为水冲式公厕,符合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和普及率达70%的考核标准。

公厕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每座公厕均有1名保洁员,管理符合《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的规定。

紫泥镇十分重视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2009年以来,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改厕、建厕,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镇新建户厕、改厕共560户,使用卫生厕所总户数达13531户,其中建成区2457户、农村11074户。

建成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为:使用户数/居住户数=2457/2507=98%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为:使用户数/农村居住总户数=11074/12278=90.2%龙海市爱卫办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农用化肥施用情况简介近年来,紫泥镇大力提倡推广使用低残留、低污染的农家肥、有机肥。

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4815亩,各种农用化肥总施用量为4289吨,其中尿素849.6吨、复合肥1082吨。

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1919.64吨。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化肥施用量(折纯)/耕地总播种面积=1919.64吨×1000公斤/吨÷(64815亩÷15)≈444.26公斤/公顷龙海市农业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清洁能源普及情况简介2010年紫泥镇清洁能源消耗主要采用低污染的燃气和电能,创建生态乡镇活动以来,我镇大力提倡和推广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全镇人民生活主要采用低污染的燃气和电能,部分采用太阳能。

使用液化气的户数约占23%,沼气所占比例为15%,生活用煤所占比例为0.3%,电能为61.7%。

清洁能源普及率为99.7%。

龙海市统计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简介紫泥镇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的建设,致力于公共绿化工作,2009年以来,随着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紫泥镇党委、政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岛两园三区”的城市森林建设目标,抓住春季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正在全镇有序有效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

至目前全镇已完成植树造林3500多株,其中非洲桃花心木、火焰木等大苗1500株;降香黄檀、非洲桃花心木等小苗2000多株。

现已在海岛主干道两侧整地挖穴2000穴,定购大苗2000多株,将在近期雨季种植,其中建成区公共绿化面积约183亩。

镇建成区常住人口约10091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公共绿地面积/居住人口数=183亩/10091人≈12.1㎡/人龙海市建设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道路绿化情况简介2009年紫泥镇按照“公路林荫化,企业花园化,城市园林化”的总目标,已基本实现辖区主次干道的绿化工作。

我镇建成区主要道路总长度为7.603公里,栽种的道路长度7.23公里,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

龙海市建设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森林覆盖情况简介紫泥镇地处河口冲积洲,属于平原地貌。

目前紫泥镇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有红树林、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农民公园等林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6%。

龙海市林业局2011年6月1日紫泥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情况简介经审核认定,紫泥镇甘文农场有无公害青蟹养殖基地4200亩,有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基地8200亩,有鱼虾贝生态养殖基地3500亩,绿色产品蔬菜种植基地27500亩,约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6%。

龙海市农业局龙海市海洋渔业局2010年6月1日 2010年6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