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势而上铸新城

乘势而上铸新城

乘势而上铸新城
(一)万安山下,伊水之滨,这是一片神奇而富有活力的土地。

东汉太学,儒士摇篮;资治通鉴,史学鸿篇。

昨天,这
里曾孕育辉煌的历史文明。

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今天,这里正倾力打造洛阳的“明日新城”。

(二)“善战者,求之于势。


“势”是潜能,“势”是底气;“势”是实力,“势”
是方向。

伴随着洛阳城市建设由洛河时代步入伊河时代,伊滨区作为未来十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阵地”,亮相伊始就风华正茂,初出茅庐就沐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战略和洛阳新区建设的阳光雨露之中,迅速成为洛阳市最有朝气、最有希望的城市区,可谓顺应大势,占尽先机。

(三)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

要将自然之势变成人为之势,必须善于探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视和解决前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作为成立不久的新城区,伊滨区的发展存在诸多掣肘因素:摊子大、基础差、底子薄;机构小、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税源少、支出大、财力支撑有限;企业少、规模小、集聚效应尚未形成;城市建设推进快、城乡一体推进难、城
乡差距还比较大,等等。

知难不畏难,直面问题是为解决问题。

能解决这些问题,打开这些锁的,只有一把叫“规律”的万能钥匙。

伊滨人深知,只有坚持一切按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破
难题、聚民力、铸新城。

(四)谋“势”之道,成事之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
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伊滨发展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高位谋划,全新布局:伊滨区要在新区建设中当龙头、作示范、出形象、树精品、善运作,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的“明日新城”、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五)明大势者知方向,得大势者占先机。

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复兴洛阳的重托,伊滨区抢抓机遇,顺势而起,倾力打造伊滨人民的幸福之城。

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设高层农民安置小区,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率先摸索出遏制违法建设成功经验。

“三个率先”顺应福民强市大势,“伊滨速度”开创签订合同一周内开工先河,“武屯现象”诠释和谐征迁的
有效途径……
百余个大项目鏖战正酣。

三十余里伊滨公园、百余公里城市道路、十个高层安置小区、二十余座商业名盘、二十
余个工业项目,迅速将伊滨区变成塔吊林立、车水马龙的火热“战场”,产城融合的“明日新城”靓容渐次展现。

(六)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展望“十二五”,伊滨区努力在“一中心三板块四支撑五组团”建设中当龙头、做先锋,在推动“三化”协调科
学发展上当引领、作示范。

探索新型城镇化。

在中心城区,以农民安置小区、市政基础设施、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伊滨公园、职教园区等为重点,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其打造成集高新技术产业、科教研发、商务办公、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复合生态型“明日新城”。

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引入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对庞村、佃庄、寇店三镇镇区实施高标准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探索新型工业化。

抢抓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的机遇,围绕洛阳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坚持以科技为引领,先进技术为支撑,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动力谷”和“科技城”两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产业集聚区,并尽快成为洛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探索新型农业现代化。

按照“三个集中”和“三篇文章一起做”的要求,加快南兆域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伊河生态廊道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深入发掘辖区内南兆域东汉帝陵、汉魏故
城遗址、东汉太学、水泉石窟等历史文化价值,打造郑洛工业带著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七)争当示范、打造品牌,关键在做;建设“明日新城”,更要靠做。

伊滨将持续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弘扬“克难攻坚、滚石上山”的伊滨精神,苦干巧干拼命干,勇当新区建设拓荒牛。

(八)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承载着重托的伊滨区,克难攻坚,奋起正当时;
肩负着厚望的伊滨区,披荆斩棘,扬帆正远航!“势”
如破竹
洛平
伊河之滨,“明日新城”,日新月异,气势恢弘。

“伊新”此文,审时度势,谋划长远。

势是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势是方向,顺势而为,抢占先机;势是机遇,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顺应大势,须站位高远,“三化”协调、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把握大势,应遵循规律,让群众满意、市场化运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事半功倍、无往不利。

“势”在人为。

须与“势”俱进,咬定发展,实干实
效,争做示范。

伊滨建设,势不可挡;伊滨崛起,势如破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