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定普朗克常量的原理

测定普朗克常量的原理

测定普朗克常量的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规律有两条:
1.在光谱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爱因斯坦提出:光是由一些能量为E=hv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子。

光的强弱决定于粒子的多少。

故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又因金属中的自由电子通常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v,所以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而只与频率成正比,爱因斯坦描述此现象的方程为:
(1)
h称为普朗克常量,
v为入射光频率,
是光电子飞出金属表面后所具有的最大动能,
W是电子从金属内部逸出表面所需的逸出功。

本实验采用锑铯光电管、用减速电位法求电子动能的最大值。

当光电管内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电压等于零时,被光激发出的电子也可以到达阳极;如果在光电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以反向电压。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U0时,光电流等于零,即光电子都回到阴极面上,测出截止电压U0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就可以求出电子动能的最大值:
(2)
改变光强度时,截止电压不变化,这表明电子的动能不变化。

只有改变光的频率.才能使截止电压变化而与光电子的动能的最大值成正比。

对比(1)、(2)式可得
eU0=hv-W (3)
改变入射光的频率v,可测得不同的截止电压。

作U0-v图象,可得图5.13-3直线,此直线的斜率:
(4)
将(4)式变形得
(5)
将[实验方法]后面的表中数据代入,可计算出普朗克常量。

(4)实验仪器的结构原理如图5.13-1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