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四川省达州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2015?达州)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里称量B.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C.排水法收集O2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便立即收集D.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5.5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B、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D、根据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应为整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为防止发生托盘,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操作错误,会使量筒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而不是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D、pH试纸有广泛pH试纸和精确pH试纸,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应为整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2.(3分)(2015?达州)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新发的H7N9禽流感患者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帕拉米韦(C15H28N4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B.该物质由51个原子构成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7:16D.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比较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根据帕拉米韦的化学式C15H28N4O4可知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B.帕拉米韦是由帕拉米韦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帕拉米韦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错误;C.帕拉米韦中H、O元素质量比为(1×28):(16×4)=7:16,故正确;D.帕拉米韦中C、H、N、O元素质量比为(12×15):(1×28):(14×4):(16×4)=45:7:14:16,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3分)(2015?达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金、合成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盐中毒现象C.缺碘易患龋齿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重金属盐的危害、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错误;B、重金属盐对蛋白质有破坏作用,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盐中毒现象,正确;C、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3分)(2015?达州)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经检测该地土壤呈碱性.为使蔬菜叶色浓绿,小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购买的化肥是()A.NH4Cl B.K2SO4C.Ca3(PO4)2 D.CO(NH2)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蔬菜叶色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解答:解:蔬菜叶色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A、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故A错;B、K2SO4属于钾肥,故B错;C、Ca3(PO4)2属于磷肥,故C错;D、CO(NH2)2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熟悉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5.(3分)(2015?达州)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A.13g B.12.6g C.10g D.11.6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解答:解:设锌和稀盐酸反应后增重为x,Zn+2HCl═ZnCl2+H2↑,增重65 2 65﹣2=6313g x=,x=12.6g,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12.6g.故选:B.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6.(3分)(2015?达州)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2SO4HCl KCl B.AgNO3NaCl BaCl2KNO3C.Na2SO4BaCl2NaNO3HCl D.N aOH Fe2(SO4)3HCl K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解答:解:A、四种溶液两两混合,硫酸和盐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但无法鉴别盐酸和硫酸,故选项错误;B、将四种溶液各取少量,两两混合,能产生两种沉淀的物质是硝酸银,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但无法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钡,故选项错误;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其余都不反应,无法鉴别出来,故选项错误;D、观察,呈黄色的为硫酸铁溶液,将氯化铁少量分别滴加到盛有剩余三种溶液少量的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取剩余溶液中的一种滴加到红褐色沉淀中,沉淀消失,加入的是盐酸,剩余一种是氯化钾,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7.(3分)(2015?达州)在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B.A表示镁和稀硫酸发生反应C.反应结束后消耗的两种金属质量相等D.反应结束后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3:7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出:①比较氢气的多少,从而可以判断出参加分的酸和金属的质量关系;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时间短或斜线斜率大的则该金属的活动性强.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故说法正确;B、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的,和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的速率也就越快,根据图象不难看出,金属A完全反应后所需要的时间短,即A的活动性强,因此A是镁,故说法正确;C、由镁、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关系分析,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不可能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故说法错误;D、根据方程式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若产生2g的氢气,则需要镁24g,铁56g,因此二者的质量比为24:56=3:7,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结合图象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了细致的考查,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8.(3分)(2015?达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 KNO3溶液K2CO3BaCl2溶液B Fe Cu 稀盐酸C 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D FeSO4溶液CuSO4Zn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K2CO3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Zn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共26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9.(5分)(2015?达州)按要求填空(1)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一种金属单质Mg ②一种难溶性碱Fe(OH)3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SO3(2)写出下列符号或加点数字的含义:①He两个氦原子②Al3+一个铝离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化学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几个某分子或几个某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1)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由提供的化合价可知,该金属单质是镁,故填:Mg;②由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可知,氢氧化铁是一种难溶性的碱,故填:Fe(OH)3③由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可知,三氧化硫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故填:SO3(2)①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填:两个氦原子;②该符号是离子符号,故填:一个铝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10.(7分)(2015?达州)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1)X的化学式为Cl2,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 5 kg.(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H2O+CO2=CaCO3↓+2HClO.(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C (填字母序号).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②根据题意,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4)自然沉降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消毒剂、加热煮沸等措施可以杀菌消毒.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答案为:Cl2;+1;(2)设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2%x=120kg×0.5%,解得x=5kg.故答案为:5.(3)①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故答案为:①化学变化;②Ca(ClO)2+H2O+CO2=CaCO3↓+2HClO.(4)净化水时,要先通过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在加热煮沸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再次杀菌消毒,又可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4分)(2015?达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填“<”、“>”或“=”);(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填一种即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为A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t3℃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溶质,蒸发溶剂.解答:解:(1)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为A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答案为:不饱和;(2)t3℃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答案为:37.5%;(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故答案为:>;(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加溶质,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4分)(2015?达州)2015年春节前夕,达州市城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PM2.5增多引起的.(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 2.5微米的颗粒物.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 D (填字母序号).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2)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③(填序号).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答一条即可).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判断;(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回答;(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4)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 2.5微米的颗粒物.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故答为:(1)D;(2)③;(3)吸附;(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点评:此题所考查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很重点的知识点,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与应用与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一道不错的题目.13.(4分)(2015?达州)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甲+乙→丙+丁.(1)若甲、丙为单质,乙、丁为化合物,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丙为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HNO3+AgCl↓.(3)若甲、乙、丙均为化合物,丁为单质,则丁可能为铁.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产物均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的特点分析反应类型;(2)根据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进行分析;(3)根据甲、乙、丙为化合物,丁为单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丁可能是铁进行分析.解答:解:(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因此反应物和产物的特点都是: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2)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HNO3+AgCl↓;(3)甲、乙、丙为化合物,丁为单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丁可能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丁可能是铁.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2)AgNO3+HCl=HNO3+AgCl↓;(3)铁.点评:本题从反应物和产物的特点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的现象及物质的推断等,难度不大,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理解.14.(2分)(2015?达州)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A、B体积变化):(1)若B为饱和氯化钠溶液,A与B不反应,向B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将A放入 B中,过一会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学科交叉型.分析:(1)由B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钠,但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还能溶解;这样溶液的密度就会增加,根据F浮=ρ液gV,由于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A所受的浮力变大,由于重力不变去分析;(2)由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二者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即重物A的质量增加,重力G变大;而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去分析;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的重力与其所受的浮力之差,即F=G﹣F浮.(1)虽然B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钠,但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还能溶解;这样溶液的密度就会增加,根据F浮=ρ液gV,由于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A所受的浮力变大,由于重力不变,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故答案为:变小;(2)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二者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即重物A的质量增加,重力G变大;而溶液的质量则减小,根据ρ液=;由于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故ρ液变小;根据F浮=ρ液gV,由于溶液的密度变小,所以A所受的浮力变小,由于重力变大,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故答案为:变大.点评:本题以重物所受的力为依托,变相考查了改变外部环境对溶液质量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要仔细审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个小题,共17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15.(10分)(2015?达州)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否也能生成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作出猜想】.【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设计实验】一、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二、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三、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a 锥形瓶 b 分液漏斗(2)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3)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4)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