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渗透作用

高中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渗透作用

高中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渗透作用
发表时间:2009-07-10T16:21:02.0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林庆旺[导读] 本文将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浅谈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学习模式的渗透作用。

高中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渗透作用
林庆旺
摘要:研究性学习正被大家所拥护、提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承受着各种批判,事实证明,传统教学有它存在的意义,而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渗透作用,二者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创设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各种目的。

本文将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浅谈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学习模式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传统教学模式;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林庆旺,任教于浙江温州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特点
学习有很多种方式,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大谈特谈学习方式的改变。

大部分都认为学习方式应该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向现代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那么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事实证明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的失败教育,否则,我们国家就不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也不会有“神舟五号”在太空遨游,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才在各个行业中大显身手。

显然,传统模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它的存在的确带来了较多弊端,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这种局面呢?
在长期以来的学科课程中,人们特别重视陈述性知识而忽视程序性知识,忽视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

习惯于50甚至60、70来个学生济济一堂,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地讲,是绝对的权威。

同时,教材又将大纲所规定的许多知识点以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必然导致“灌输——记忆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重视,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个性受到压抑,独立思考被扼杀,学生的心灵自由被禁锢。

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吃现成饭”的思维定势,不能形成独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难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目前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都力求改变这种局面,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当前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个新的教学理论体系。

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学科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教育有过这样的阐述:“没有自我参与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力的地方,而研究性学习它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

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发现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二、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于传统模式中
但作为学习方式,这两种形式应该是可以相结合的。

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更不能代替接受性学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变接受性学习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体。

从本质上讲,学习方式应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应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主导地位,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渗透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发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冲突。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存在于特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堂,它也可以贯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需要我们教师做一定的引导工作,需要教师们对固定的教材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改变以听讲和做题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模式,而进行以体验和探究为主的主动性学习。

接下来就以高一英语课本的个别单元为例,说明教师可以以固定的教材为载体,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向无限的知识空间延伸。

高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课题,每个课题都为我们创造了尝试各种学习方式的机会。

比如Britain and Ireland 这个单元,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话课开始出现了,Scotland, Ireland 与 England 这几个不同的名词,学生们对这三个地方,对各地的来源、不同特点等会产生好奇心。

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讨论,尽量搜索他们各自脑中已存在的有关这个国家的所有知识。

然后引入该课时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学生掌握该课的重要句型及知识点之后,组织他们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讨论相关英国的某些话题。

为了为第二课时——阅读课做好准备,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或设一节开放性课堂由学生有任务性的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四、五个人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图书馆,Internet等途径调查有关英国这一国家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了解各种知识,比如:英国国家的地理知识,行政区域的形成与特点,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建筑物,也可了解莎士比亚,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个别著名人物。

在第二课时中先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阅读训练,学习该课的相关知识点,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语句型,为提高各方面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然后再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将课堂中的所学知识和他们课前所了解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就由学生们以导游的形式向全班介绍他们课内外所了解到的有关知识。

接受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结合,不仅有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体,有更多的时间开口表达自己,充分展现英语语言课堂的特色,有更多实践口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

同时,这样在体验中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另外还可以对英国历史、人文地理,文化进行一次了解与研究,引导学生无意中进行跨科学习,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

三、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模式的渗透作用
这种结合方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学科、教材为中心的封闭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

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

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离析的认识活动。

比如,同样是记忆,未曾经历体验过的记忆犹如过客,而在体验基础上的记忆则如同经过消化后摄取的营养。

而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则是经历撞击、感悟等心智活动后的深度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的渗透作用,恰恰在于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不足,创造不同情景与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

除了以上作用外,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

面对繁杂的社会,要解决研究性问题,必须具有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学的渗透作用,正是以课本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嵇永宁,苗长广.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人红.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325803
On Penetration Func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Lin Qingwang
Abstract: Inquiry learning is being supported and advocated, whil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is bearing criticism. The fact proves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of existence meaning, while inquiry learning is of penetration function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create the synthesis and openness of learning contents, thus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Taking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alks about penetration func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English teach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