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摘要:落实新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中具体实施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促进高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学生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呢?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对于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习惯于固定的模式,即”复习提问处理作业教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只是一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导致起初对学习化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对于一些化学的元素符号和其他专业概念感到十分乏力,没有新鲜感。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甚至把化学当作”第二外语”,感到相当恐惧。
与此同时,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原有的兴趣有可能消失殆尽。
因此,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就必须并全方位的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怀着各种疑问求学的学生比较专心和认真,他们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疑问,要想解除疑团,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专研,从而主动融入到学业中获取各种知识。
因此,教师要鼓励这样的学生,指导他们去理解一些纯理论和不好理解的难点,激励他们先自己思考、研究,通过质疑,提出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的思考,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在自学中就已有所掌握。
同时,教师要主动创造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先自主解答问题,并允许他们出错,要长期鼓励和培养他们质疑的信心。
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探究式教学便能得以顺利开展。
案例分析:问题①:画出cu-zn(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原电池的结构图。
问题②:写出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
问题③:正、负极各有何现象?
演示实验:演示cu-zn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cuso4溶液、电流计组成)。
生疑:与理论推测的现象有何不同?与家用电池有什么不同?由此可知该装置的缺点为:①不能持续供电;②供电效率低。
质疑: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缺点?如何解决?
讨论、归纳总结:
原因:zn可与cu2+反应。
解决办法:与zn接触的电解质溶液不能与zn反应,可选择znso4溶液。
问题:那么cuso4溶液放哪儿呢?
解决办法:可放在另一个烧杯中。
问题:怎样使整个装置连结闭合回路呢?
释疑:方案一,用导线连结两个烧杯。
尝试:形成电解池。
方案二,用盐桥连结两个烧杯。
尝试:插入盐桥电流计指针偏转,拿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归零。
讨论分析得出盐桥的作用、该电池的结构的优点,分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探究生活电池(如干电池、铅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案例教学,通过生疑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灵感;通过释疑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
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以实验为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首先,老师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要学会将化学知识进行合理转移,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合理建设,从而形成实验教学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通过实验探
究化学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化学实验的价值。
培养他们掌握化学实验和操作技能,让他们多动手操作,还应该开展各种实验动手操作竞赛活动,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把研究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主动去思索学习,了解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实验效率,深化实验教学认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比如,在上”渗析”这一实验课时,课本上要求用到动物的膀胱膜,但是实际生活中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采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呢?这就要安排学生们赶紧思考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想到的材料拿来逐个试验。
比如鱼鳔、鸡蛋膜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多做实验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
那么,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上好每一堂化学实验课。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新模式
开放式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利用网络和课外书籍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师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
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
开放式教学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网上下载资料或到图书馆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不断扩宽视野,增加课堂上未涉及的内容,从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卤素”这章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先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收集与卤素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氯、氟、碘等元素的名称来源及历史。
还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小实验,比如从海带中提取碘、含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验及验指纹、配制碘酒等,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操作;通过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课前可以初步了解到生理盐水浓度的秘密、碘与人体健康、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变色玻璃和变色眼镜的奥秘、氯气的毒性等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翟远杰著.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6.
[2]毛根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祁伟斌.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思想的培养[j].教育教
学论坛,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