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企业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探究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建设企业文化基础和前提。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日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应用以及日本的企业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影响参考文献:[1]巴斯克、艾索思日本的管理艺术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4 第2页.[2]鲍宗豪决策文化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7 第224页.[3]郑凤田日本人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4]东方人的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5]日经产业新闻日本1987.2.3[6]日本学刊 1997 第四期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日本产生着深刻影响,特别是恢弘磅礴的唐文化,被日本变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
可以说,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在各个特定行业都取得领先地位——横扫英国的摩托车业,超越德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抢夺德国和瑞士的钟表、摄影机、光学仪器等生意,打击美国在钢铁、造船、钢琴、拉链、一般用电子产品上的传统优势。
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在国内条件中,人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日本人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
”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岛国里,他们非常好的挖掘和利用了人的自然资源。
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关键除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外,重要的在于它特色的企业文化。
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功繁荣,也离不开日本独具风格的企业精神和文化日本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明清以来传统文化的深巨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日本今天的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内在是否充实、充实的大小如何。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更注重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行愿。
这种行愿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上面,不单是个人上面。
众生成就,你我才成就,国家社会成就,你我才成就,老百姓成就,企业才算成就。
日本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充分的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之中。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传统文化是发端于历史、流传于现代的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
它是一座价值无与伦比的伟大文化殿堂。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心理价值,已经被国内外许多事例所昭示。
日本学者伊藤肇曾经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老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的不胜枚举”。
被人们称道的所谓“松下精神”,主要来自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和谐、内省、律己、忠诚、献身等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是最早用企业文化理念管理企业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凭借其融合在大和民族文化中的适合日本国情的一整套管理哲学和手段,即企业文化,仅用了30多年时间就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日本的成功促使欧美国家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欧美企业从此纷纷走上仿效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之路。
然而,事实上日本的这套融合在大和民族文化中的适合日本国情的管理哲学是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
日本众多企业家深入研究中国诸子百家的一些理论主张,实践中塑造了松下电器的“ 松下精神”,本田汽车公司的“人为中心”的企业精神等。
所以可以说,发端于日本乃至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企业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
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
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二、日本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
从层次上划分,其表层是物质文化,如企业发展速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标语图徽、员工着装等;中间层次是制度行为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公司章程和员工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最里层的是精神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等,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日本不但吸收了西方的管理经验,而且对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弘扬,创造出了鲜明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领导制度产生很大影响。
日本的高增长不是少数经营计划的结果,而是靠国民的高储蓄率和勤劳精神以及企业家进取不已的努力来达到的。
早在1956年,日本重要的财界团体——经济同友会就发表声明:“现代的经营者,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不允许单纯追求自己企业的利益,在处理经济同社会的关系时,必须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把生产中的各种因素最有效的结合起来,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确实称得起现代的经营。
”首先日本企业家具有儒家精神。
日本明治时代实业界的巨头涩泽荣一提倡“经济道德合一”,其把《论语》和“算盘”统一起来,作为经营者的义务、商业基本准则。
他提出“士魂商才”的儒商人格理想。
“士魂”是指儒家义理熏陶出来的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道德精神,“商才”实现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道德精神必须具有的商业才能。
日本把国外的先进文化看作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营养来源。
日本企业从西方积极吸取营养,在引进欧美先进设备的同时,还注意引进欧美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制度等软性因素,因此在现代的日本管理模式中采用了西方许多管理概念,如企业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分析、经济计量学、现代广告术、信息处理等。
同时,日本优秀企业还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如台湾学者廖庆洲所著的《经典与经营——日本企业实践特色》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经典在日本企业界应用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日本企业“义利合一论”的发展过程。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几个比较突出的原则是: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既体现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又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
美国人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日本人则受中国传统儒学影响,推崇“和为贵”。
他们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要为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要为企业尽职尽责,同事间要真诚合作,劳资双方要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克服困难。
其次,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入股,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命运共同体思想。
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工作道德,并以此作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松下精神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不仅是松下,日本许多成功企业都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自己的工作道德,并以此约束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主要内容有: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有强列的责任感等。
培养团队意识。
日本企业精神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团队意识的培养。
日本企业的团队意识对世界各国企业教育培训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团队意识是受家族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日本家族制的形成是家庭文化历经数百年在工商业作坊中沉淀的结果。
由于家族的影响,日本企业历来重视“和”的精神,强调团体的力量,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企业能够尊重、信任与关心每个员工,注重感情投资,使员工有一种强烈的企业归属感。
正是由于团队意识的支配,员工可以为企业牺牲个人利益,其个人能力的获得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日本集体主义催生的是友爱互助、温情和先义后利的性情。
在日本企业里,鼓励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建立兄弟般的友谊关系。
日本企业家把集体主义运用得很娴熟,他们都是人际关系的高手,从不只呆在办公室里批改文件,而是常常亲自上生产第一线接触员工,在这一过程中间接受员工意见、给予激励或发现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日本企业经常组织员工及其家属进行集体活动,而且有专司员工家庭关系的人,帮助解决员工的生活困难,还制定一套制度,建立一些基金,扶助因自然灾害或生活不幸的员工,让员工切身体会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关心他们,企业就是他们的家。
注重平等观念和贤能治业观念。
日本企业在精神培养方面强调使平等观念和贤能治业观念深入人心,激发每个员工强烈的成就欲望,使其从各个方面尽力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及潜力,并且与他人协调合作,不计个人得失,紧紧围绕企业的各项事务开展工作。
这样,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加强组织风土建设。
组织风土指的是企业员工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它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良好的组织风土,日本的企业大多有“社训”或“社是”。
如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以“三满意”即对自己生产的商品满意、经销店对经销的本田商品满意、顾客对买到的本田商品满意。
日本企业通过按“社训”或“社是”所规定的内容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方面的培养,使其逐渐成为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使企业的整体精神、成员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热爱企业的思想不断增强,进而不断再生出各种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行为来。
三、日本企业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中庸”、“和”与团队精神培育追求群体、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以利共生的价值取向,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教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