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7岁时,就已经开始阅读有关债券市场的书籍,10岁就开始逐渐“复利”概念。
1942年春天,12岁的巴菲特和姐姐Doris合资以每股38.5美元买进3股“城市服务”优先股,但此后便一路下跌到27美元,Doris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提醒”巴菲特,股票被套牢了,巴菲特觉得自己压力好大。
于是当股价后来回升到40美元时,就迫不及待全部卖掉,获利了结。
但卖出之后,这支股票却一路飙到每股202美元。
由此,巴菲特学到了投资的第一堂课:不要过分重视买价;第二,绝对不要不加思考,看到眼前小利就落袋为安;第三,如果不能确定自己一定成功,就不要随便跟别人合伙投资。
21岁时,巴菲特开始发挥侦探般的精神研究股票,巴菲特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穆迪(Moody's)手册。
将一万页的穆迪工业、运输、银行与金融手册翻看了两遍,每一家企业他都没有放过——虽然有些公司他只是一扫而过。
而这也奠定了巴菲特成功的另一关键所在:“比其他人拥有更多信息——然后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运用”。
通过查阅大量公司资料,巴菲特找到了一家叫做Union Street Railway的公司。
根据巴菲特的计算,这家公司拥有160辆巴士、一个游乐园、为数众多的美国政府债,还有大把大把的现金在手。
“大约每股拥有60美元的现金”,但股价却只要30到35美元。
为了更深入了解,巴菲特还特地早上4点便起床,从纽约开车前往麻州拜访。
这奠定了这笔投资的成功。
这笔交易替当时25岁的巴菲特赚进了两万美金,几乎赚了一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