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王宪敏;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内容共包括五章,分别是电压和电;一、说教材;1.说课程的基本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说课程目标;本册内容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在知识方面,通过简单的物八年级物理下册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王宪敏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内容共包括五章,分别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它们是功勋卓著的电与磁的内容。
一、说教材1.说课程的基本理念1)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2)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 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说课程目标本册内容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领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在知识方面,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在技能方面,要求根据实验课题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测量工具,并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工具,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运用科学术语和简单的图表描述实验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本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参与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分析概括与交流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客观记录学生参与、投入的程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三)情感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的意识及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形成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敢于争辨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
3 说课程内容二说课标第六章电压电阻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初中不易揭示电压本质,教材没有像已往教材那样用水流类比电流和用水压类比电压来引出电压的概念,而是通过生活中学生的感知直接点出电压,这样处理既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同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具体的电压值实例,使学生对电压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电压表的使用上。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一、电压第七章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突出特点:1、将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删减了“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知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而改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七章电功率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突出特点:1、删减了“知道电功其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式”,而改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大纲要求“知道电功率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式”,对电功的概念和公式计算要求较高,而淡化了电功本质的学习和研究。
课程标准要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用”,这是因为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它能从更深层次反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同时根据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
所以课程标准要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而对电功概念要求不高。
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编写思路有较大的不同,从整体上讲,新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能有初步的概念,然后通过电能引入电功的概念,这样编排重视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用。
2、删减了“理解焦耳定律”,而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教学大纲对焦耳定律的知识要求较高,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而对实验技能的要求较低,要求通过演示实验:“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有关系”来得出焦耳定律。
由于演示实验必须分别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由电功和电功率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时,由于涉及到众多的电学公式,学生不易理解。
课程标准删减了“理解焦耳定律”,而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即增加了体验性目标水平层次,要求学生必须经过实验探究,同时降低了实验探究的难度和知识的水平层次,只要求学生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由此看来,标准突出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理。
由于该主题涵盖了焦耳定律的内容,所以课程标准删减了焦耳定律。
3、“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常识”、“ 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变为“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材编写的方法如下: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处:电路之后的用电安全问题主要从构成电路形成电流的角度去认识;欧姆定律之后的学习主要从电压高低、电阻大小对安全性的影响来学习;电功率之后则主要从电流的热效应方面探讨设备安全的问题。
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现,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和强化。
二是加强了对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
强化了安全用电的意识。
这一变化对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课外观察、调查和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
如:例1:你家的供电线路中有漏电保护器吗?如果有,观察它的铭牌,并向懂技术的人请教“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漏电分断时间”等术语的意义。
例2: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供电电路,什么地方有;例3:总结有关安全用电的科学知识,观察家庭、学校;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第八章电与磁;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验正式电磁相互作用;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3、通过观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例2: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供电电路,什么地方有可能发生短路?街头高压装置和学校配电室是否安装了护栏等防护设施?是否设立了警示牌?如果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例3:总结有关安全用电的科学知识,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找出不安全因素,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建议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第八章电与磁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验正式电磁相互作用。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观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4、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突出特点:1、删减了“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 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改为“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删减了“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将演示实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
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将“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及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变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扬的方向都有关系”。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生磁四、电磁铁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六、电动机七、磁生电第九章信息的传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突出特点:将“常识性了解电磁波及其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常识性了解激光的应用”变为“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电磁波提出了终结性的要求,属于“知道”水平层次。
二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关注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课程标准列举了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几个示范。
如: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简单介绍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在活动建议里要求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参观各种通信设备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对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
例1:找一台电视机,看看它的后面有没有标着A、V(或audio、video )字样的插孔,如果没有,怎样把VCD机或录像机送来的信号加到电视机上?看看说明书、或者找有经验的人问一问。
例2:通过各种信息源了解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对未来的展望,写出一篇科学作文,畅想50年后我们信息化社会中的生活。
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三说建议1、2、3、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轨道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