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人物专访
策
划
书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访谈活动主题: (1)
二:背景浅析: (6)
三:活动定位 (8)
1、内容定位: (8)
2、受众定位: (8)
3、风格定位: (8)
四:嘉宾分析: (9)
五:主持人分析 (9)
1、主持人: (9)
2、主持人要求: (9)
六:活动安排 (9)
七:活动流程 (10)
1. 前期准备: (10)
2. 正式开始: (10)
3.后期整理: (10)
八:活动特点 (11)
1、活动优点: (11)
2、预期效果 (11)
九:活动细节 (11)
十: 参考资料 (12)
具体的提问技巧: (12)
附篇:被采访人基本信息 (14)
企业人物访谈策划书
一:访谈活动主题:
恰风华正茂,寻青春榜样
二:背景浅析:
导向: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以该部电影为切入点。
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了70后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
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许多中国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过于“早熟”,以致丧失激情,年纪轻轻即世故老成。
浮躁、焦虑、早衰……诸如此类的标签不断加诸中国青年身上。
关注点:在五四青年节过后,一起关注青年,关注他们过早失去的斗志昂扬,关注他们于生活重压下寻求自我实现,关注他们“早熟”表象下依稀残存的梦想。
现状:中国是一个讲求“入世”的国度,也是一个注重资历和年龄的的国度,世人常以“少年老成”来称赞年轻人。
与之相对,假如一个年轻人到而立之年还一无所成,几乎就成了家族的耻辱。
家庭和社会赋予当代年轻人太多的期望和责任,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个时代的竞争更加激烈。
以“80后”为例,如今大致年龄在24至33岁之间,正是步入职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阶段,将要完成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在物价高企、房价飞涨的今天,这些年轻人即便出身小康之家,也会感觉十分吃力。
多数年轻人早早意识到这种生存困境的存在。
竞争在大学里就已经开始:考研、出国留学、入党、竞选学生干部、争取名额有限的各项荣誉。
典型案例:
1、近日一项调查称,88.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
2、“刚参加工作时真是意气风发,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了。
对领导的批评表扬无所谓,对同事的跳槽升职也不关心,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
”一位年轻女白领如是说。
3、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4、另外一种颇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
“国考”的热度和难度亦相应水涨船高。
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最主要的理由是“工作稳定”;此外,“公务员”三个字背后所包含的权力资源、隐形福利和灰色收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原因总结:1、“压力山大”在焦虑浮躁中奔忙
2、“为稻粱谋”想象力被点滴扼杀
3、在“拼爹”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在社会中的上升路径会受到
太多非正常干扰。
三:活动定位
1、内容定位:本次访谈的宗旨是寻访有着特殊经历、丰富经验,凭着拼搏努力现已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通过对他们的人生挖掘与剖析来引导学生,以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来激励观众,同时向他们请教对当下热点话题的见解与看法,大家相互交流和沟通。
访谈内容紧紧围绕“成功、青春、榜样”这些词来进行。
对于“过来人”的企业家们通过与主持人和观众真实交流让我们产生某种共鸣又或者是分歧。
本次话题的选择符合广大学生深切期待了解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部分真实情况,通过企业家们现身说法,为学生指明道路,指点迷津。
2、受众定位:本次观众大部分为学生,小部分为老师。
有不同年龄层次或
者说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教学经验的老师。
此次企业知名人物访谈,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在他们知识水平和思维视野内能接受且熟记的,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3、风格定位:严肃又活泼,积极又稳重。
观众就像是被访谈者的学生,而被访谈者就是观众的老师。
以尊重采访对象的态度为根本,努力营造一种放松的,愉快的,有人情味的谈话氛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
四:嘉宾分析:
受访者有自己的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尤其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取得较高的成就,在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环境有较好的认知,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建议。
五:主持人分析
1、主持人:待定
2、主持人要求:具备优秀的沟通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于受访者要事前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知识范围宽广。
主持人与受访者始终保持一种平等对话,谦逊有礼的态度,谈话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做到民主与平等的统一。
人格化传播的特定形式要求主持人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冲破社会各界所造成的受众情感障碍,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情味和亲近感的传播环境。
六:活动安排
1、时间:
2、地点:青云楼N108
3、形式:采取主持人,受访者就坐于舞台上,观众坐在观众席倾听。
在主持人对受访者逐一访谈后,与台下观众进行互动问答,有奖赠送。
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明确目的、研究背景、初步沟通(已基本完成),确定时间、地点及形式。
主要问题设计: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两个中心,第一个是与受访者相关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周围的评价;另一个就是受访者本人对
于当下的新闻事件的态度及看法以及引申出来的对人对事的看法。
总
之,问题设计如是对事就要把事讲清楚,若是对人就要注重人情味,
力求从个性出发来反映受访者的本来面目,另外提问可根据情况追加。
2.正式开始:
要明确把握本次采访的主题,问题当简则简,当细则细,基调应该是轻松的,谈话的内容可以牵涉到学习、生活、娱乐、为人处事、
人生理想等,但必须紧扣着“传播意向”,谈话的主线应该是从具体的
事到具体的人,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谈事业、谈
团队、谈学习、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谈人生、谈理想,而这些
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需要灵活处理。
若在谈某一板块感觉还不
够时可以继续谈下去,直到谈到所要的答案为止,当然也不要总围绕
一个问题谈,做到适可而止,收发自如。
3.后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