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2020/12/6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2、研究环境的意义
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些变化不仅为组织生存和发展提供 新的机会,也同时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只有通过科学的环 境研究,才能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管 理者应构建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安排不同的部门去处理影
响环境的不同力量(见图2-3)。
企业发展阶段 投入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防护性阶段 复杂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管理主题 明确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建立有效的活动程序和组织系统 提高吸引并把握顾客的能力 洞察和把握新的发展机会 对历史假设挑战
运行目标 增强增长能力
提高系统和流程的价值 提高产品的市场地位 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实行多样化发展战略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 3)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①是否存在其他供货渠道;②供应商所处行业的集中程度; ③寻找替代品的可能性; ④企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前向一体化”是沿产业链下游的纵向一体化。即制造企业 进入销售领域,或者材料供应企业进入生产领域。
• (4)环境的合作性(联盟与双赢)分析 • 组织在识别和分析竞争者的同时,也要对同盟者进行分析。
令、政府政策等编制成一个巨大的网,管 理不可能越过这张网。 伦理环境——道德准则和社会公德带着沉重的历史分量, 约束着组织中的成员行为,也制约着组织 的管理。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四、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管理特征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主要生产要素 土地、设备
资本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可以将同盟者区分为: 1)全面合作的同盟者和某事、某方面合作的同盟者; 2)战略同盟者与一般同盟者; 3)长期与短期同盟者; 4)现实同盟者与潜在同盟者等。 • • 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 • 同盟者与本企业应有利害相关性和优劣势互补的特性。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二、环境研究的方法 1、环境调查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努力的方向,也就是组织既定的目标。 2、目标原则
目标原则是指目标决定组织的生存。 目标原则强调目标特征:
1)突出性(时间超前,与过程分离) 2)共同性或公开性 3)两重性(先进性与可行性) 3、目标作用 1)指明管理方向; 2)激发成员潜力; 3)促进管理绩效; 4)完善管理基础。
2)需求潜力研究:(购买者、购买能力、购买欲望) ①总需求研究;(市场容量、有效需求及潜在需求); ②需求结构研究;(需求类别和构成); ③用户购买力研究;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3) 用户讨价能力研究: ①购买量大小:购买量大,则价格谈判能力强; ②企业产品的性质:产品无差异,则用户价格谈判能力强; ③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指沿产业链上游的纵向一体
具有相同功能或使用价值的不同种类的产品,因为它们能够满 足消费者的同种需要,所以被称为“替代品”,其分析包括: 1) 确定可替代本企业产品的产品; 2) 判断哪些类型的替代品可能对本行业产品造成威胁。
顾客分析:
1)顾客对企业的影响: A、用户总需求决定着行业市场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 有企业的发展边界 B、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能力。
因素复杂程度
因素构成复杂 变化频率较慢 科层制管理系统
因素构成复杂 变化频率较快 矩阵式管理系统
因素构成简单 变化频率较慢 直线管理系统
因素构成简单 变化频率较快 直线参谋管理系统
因素变化频率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直线管理系统特点:短期计划,未来与过去相似;短期 反馈;很少参谋人员;任务高度理性化,缺乏挑战性; 人员确定,人际关系导向。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2)所在行业的成长性(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产品寿命周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寿命 曲线)
• 金 额
•平 衡 点
•销 售 曲 线
•峰 值 点
•利 润 曲 线
•投 •产品开发过程 入
•成
•成
•衰
长 •产品生熟命周期 退
• • 时间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投入期:新产品试制成功并投放到市场进行试销的阶段。 其特点包括: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成熟期:产品销售额增长逐渐减缓、停滞甚至开始下降的阶段。 •其特点包括: • 1)市场需求渐趋饱和,新的消费者基本上不再增加,销售 额 • 的维持主要靠原来的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 2)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营销费用大幅增加; • 3)利润增长达到了最高限度,并开始出现下降的局面。 •衰退期: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趋于结束的阶段。 •其特点包括: • 1)销售额急剧下降; • 2)利润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亏损; • 3)产品需要更新换代。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3)环境的竞争性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供应商的讨
•价还价能力
•供应方
•潜在竞争者
•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行业竞争者
•买方的讨 •价还价能力
•买方(顾客)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来自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替代产品
•(波特模型:影响企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1)行业内竞争的基本情况 2)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 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
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来自供应商的压力
销售与服务部门 研究与开发部门
营销与战略研究部门 财务会计部门
物质管理部门 法律与公共关系部门
技术力量经济力量来自政治与法律力量图2-3 管理者如何通过不同职能部门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力量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3、组织环境特征分析 (1)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
低不确定性:简单而稳定的环境——直线管理系统; 较低不确定性:复杂而稳定的环境——科层制管理系统 较高不确定性:简单而变化的环境——直线-参谋管理系统 高不确定性:复杂而变化的环境——矩阵式管理系统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企业管理的目标范畴:生存、盈利、发展
生存的基本条件:以收抵支,且能偿还到期债务;
盈利的基本前提:合理投资,降低成本,并获得回报;
发展的基本途径: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增加产值;或
者通过兼并重组等外延扩张方式。
考核指标:
(1)市场地位;
(2)技术水平;
(3)生产率和生产能力;
(4)组织资源的配置;
信息、知识
生产力特征 生产力低下
生产力快速发展 生产力高度发达
管理特征
物的管理
资本的管理 信息、技术的管理
企业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生产管理
产品管理
推销管理
市场营销
社会营销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第四章 管理目标、管理原理与管理方法 • 管理目标 • 管理原理 • 管理方法 • 目标管理法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一、管理目标 1、管理目标定义
即用科学的方法(询问、观察、实验、问卷、座谈、 走访等),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活动 有关的环境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信息。 2、环境分析 即利用科学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根 据环境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环境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定性分析主要有:综合判断法、 用户期望法、专家调查法等。定量分析主要有:时间 序列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环境综合平分法等。
内部目标
(5)盈利能力;
(6)管理者的成就与发展;
(7)职工成就与态度;
(8)社会责任;
(9)顾客满意度。
外部目标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二、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 义的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 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系统原理(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适应性、综合性) 2、人本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关心人、发展人) 3、责任原理(权责对等、责权利对等、公平分配) 4、效益原理(管理的价值在于追求管理的有效性) 5、权变原理(世上没有一陈不变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1)产品未被顾客接受,销售额增长缓慢; 2)生产成本高(研制费用、生产规模小); 3)销售费用高(促销费用); 4)亏损或微利。 成长期:产品试销成功后转入批量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额的阶段。 其特点包括: 1)销售额增长迅速; 2)产品成本显著下降; 3)盈利明显上升; 4)竞争者加入到该产品生产经营行列。
科层制管理系统特点:短期计划,但需要统筹规划;控 制时部分关键手段简单化,需要参谋人员;程序化; 组织结构稳定;人际关系导向;人员遵循规则和程序; 人员稳定。
直线-参谋式管理系统特点:需要预测;某些方面需要反 馈;需要参谋机构;组织变动频繁;协商手段;市场 导向。
矩阵式管理系统特点:重视研究活动;全面绩效评估; 强调具体项目与组织结构的匹配;临时团队与稳定组 织结构并存;对模糊性的宽容;任务安排的频繁变动; 市场导向。
a、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销售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当年销售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幅度。销售
增长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实力的增强,还要看整个 行业的增长情况。销售增长率指标只有与行业发展速度和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b、市场占有率 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一个企业所销售出的产品数量与该类产品 总销售量的比值。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状况。 c、产品获利能力 反映企业竞争能力能否持续的支持性指标。用利润或销售利润 率来表示。
效率。 辅助技术环境——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管理技术环境——无论是硬技术还是软技术,其发展都会对管理
的思想、管理的方式甚至管理的组织形态发 生作用。
第三四章管理学史
3、社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觉悟环境——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心理及其受教育程
度决定管理的不同目标和实现方式。 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国际关系、国家法
化,亦即制造业企业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原材料、半成品或 零部件的生产,或商业企业进入到产品制造的领域; ④企业产品在用户产品形成中的重要性。 供应商分析: 1)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 A、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生产要素,影响着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