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跑者。
而亚洲啤酒消费量的长期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啤酒市场的旺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累计啤酒产量4715.72万千升,较2013年5000多万千升的产量有所下降,2013年全球啤酒产量约在1.8亿千升,由此可见,我国的啤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
图1:全球啤酒生产区域格局时间阶段特征1934-1949 前期禁酒令罢黜后,啤酒厂在各地汹涌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当地人喝当地啤酒,地域色彩浓厚1949-1980 中期各啤酒企业实行高中低多品牌战略;价格战盛行,很多小企业退出行业;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市场份额向名牌产品集中1980-目前后期形成三大啤酒行业巨头,控制全国啤酒市场;啤酒巨头在全失衡,中国啤酒市场在10多年的时间内就迅速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市场竞争也是日益残酷和激烈,市场竞争秩序长期混乱不堪,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战略格局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的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图3: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图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由上图3可知,啤酒目前正处在成熟期这个阶段。
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不过从长期来看,国内啤酒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2014年啤酒是饮料酒里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酒种,该类别产销量已经累计出现连续18个月负增长,业内称这是国内啤酒业滞后于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的结果。
消费量趋于饱和或会使国内的啤酒行业进入“零和竞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国内啤酒行业进入成熟的标志。
图4:中国啤酒行业产量区域集中度分析我国啤酒消费存在着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
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路径与世界啤酒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就是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过渡。
在啤酒行业最发达的山东地区也是如此,如:青岛人均消费量150升左右,济南人均消费量38升左右,山东其他地区平均28升左右(2014年数据)。
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为啤酒企业提供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以及行业增长的空间。
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是对啤酒企业战略部署的重点。
就我国啤酒市场的档次而言,我国的啤酒市场以主流及主流高细分产品为主,即啤酒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对准中低端市场。
其中,该市场产品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哈尔滨啤酒等为主。
然而,具有市场空间大、利润率高特征的高端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较低,且消费集中性很强。
数据显示,我国啤酒行业在产业集中化趋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征,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巨头都有自己的核心区域,形成了青岛占据山东、陕西市场,燕京占据北京、华北市场,华润占据东北和四川市场,珠江拥有华南市场这样一个产业竞争格局;消费场所集中,目前高端啤酒渠道通常有三星级以上的酒店、西餐厅、咖啡店国势必发力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引发行业竞争加剧。
根据新华社消息,收购完成后,市值将达2750亿美元,年销售额有望达733亿美元,相当于最大竞争对手荷兰喜力啤酒公司的3倍多。
双方合并后将垄断全球1/3的啤酒市场,全球啤酒行业必将面临重新洗牌。
图5:各国啤酒行业前三家公司市场份额占有百分比四、啤酒行业发展趋势1、行业发展趋势良好中国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率,前者代表着最大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意味着增长最快的消费诉求。
今后影响我国啤酒产量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定性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也不发生大的变化;(2)国家对啤酒产业的产业政策不做限制性的重大调整;(3)我国啤酒产业不出现断层和瓶颈等严重制约因素。
因此,我国啤酒产量今后的总体态势良好。
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连续十二年居于世界首位,也正是由于我国啤酒产量的贡献,使亚洲啤酒产量超越了欧洲啤酒产量。
啤酒大国的地位在未来仍将无人比肩。
2、创新产品构成市场需求的要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主动诉求;另一方面是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真正的市场需求总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单纯依靠哪一方面,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仍将失去市场。
比如:纯生啤酒的发展是以引导消费为主导的,而无醇啤酒则是应消费诉求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啤酒品种的发展必然是二者并重的。
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大中型啤酒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忠诚度,侧重于定位市场的前提下引导消费,以获得市场的肯定,更容易获得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将市场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中小企业的啤酒产品多为地域性品牌,应以消费潮流为侧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图7:美国酿酒师协会(BrewersAssociation)给出的2015年美国啤酒行业数据统计。
由上图我们可解读出如下信息:(1)2015年美国整体啤酒市场呈现了轻微萎缩的态势,整体销售量虽然依然达到了1059亿美元的惊人数字,但啤酒总产量已经比去年降低了0.2%,为312.8亿公升,市场销售均价为每升3.4美元,基本平均每瓶市场售价为1美元;(2)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精酿啤酒自身实现了12.8%的细分行业总体增长,远远优于-0.2%的行业状态。
虽然精酿啤酒目前只占12.2%的总市场份额,但在所有啤酒销售中占到了21%的市场销量,达到223亿美元,比2014年逆势增长了16%。
且精酿啤酒的销售均价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准,为平均5.83美元每升,比啤酒市场均价高出71.3%。
据酿酒师协会的数据估计,美国精酿啤酒至少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直接或间接带来了近600亿美元的经济产值。
图8:具体产量分析(数据来自美国酿酒师协会)在具体产量分布上,大型已有区域性的精酿酒厂(本地销售)占到了垄断性质的77.8%,且在2008年后不断攀升,但随之而来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使得酒馆经营自酿份额不断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新晋精酿酒厂的占比达到了16%,成为美国精酿啤酒发展的持续动力。
图9美国啤酒行业的国际化情况依然比较明显(这一点和中国现在以及将来的情况十分相似,未来AB集团与SAB集团一旦合并,将掌控中国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进口啤酒总体增长为6.2%,占到了总销量的15.8%。
且进口啤酒市场几乎被墨西哥垄断,两大品牌科罗娜(Corona)和蒙德洛(Modelo)牢牢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另一国际品牌喜力(Heineken)集团则以近7亿美元销量占据第二,但可以看到已经呈现衰落之势:对比科罗娜集团1%和蒙德洛集团23%的进口增长,喜力出现了-0.5%的衰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酿酒师协会并未给出美国啤酒的总出口量,但精酿啤酒出口量增长了16.3%,保守估计为5亿美元输出产值。
可以明显看出,精酿啤酒在美国啤酒行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核心引擎,无论在市场格局和美国啤酒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都将极大促进美国啤酒行业的发展。
图10:1873年以来美国啤酒厂总数量变化图上图是酿酒师协会统计的自1873年以来美国啤酒厂总数量变化图,因为大厂实现垄断且数量较少,基本可以理解为代表精酿酒厂的总数。
可以明显看出以下几个趋势:美国建国后酿酒厂数量异常多,但由于南北战争的冲击受到了破坏性的影响,总数迅速衰减到一半,且在1865-1877年之间的重建时代再也不能恢复。
随之而来的美国最大移民潮和镀金时代更是推崇威士忌和红酒文化,导致啤酒行业逐渐衰退。
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再次快速崛起,商业经济急速发展,啤酒行业的商业并购和寡头垄断现象愈发明显,酒厂出现了大量兼并,小酒厂难以生存纷纷倒闭,一直维持到上世纪末。
从时间轴分析,美国从1873年至1986年正是我国从1900至今的走势,行业兼并带来的啤酒企业数量急剧减少。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我国精酿啤酒企业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重现当年百家争鸣的盛世。
图11:美国每年新增精酿啤酒企业一览近几年来,随着商业资本的逐利性已经在其他行业扩张完毕,它们又瞄准了精酿啤酒这一小众市场。
手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宣传的推波助澜作用,美国精酿再次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飞跃,酒厂数量已于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9月28日已经突破了4000家大关。
可以从上图看到自2010到2015年,新开的酒厂数量在疯狂增长,合计超过2500家。
但进入2015年之后,新开数量开始减少,且近三年来,倒闭的酒厂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多。
可见美国精酿进入了稳定增长且最终会达到平衡的状态。
2.美国精酿发展到今天的行业背景和原因:(1)较为健全的法制制度,竞争环境稳定美国的法律建设、尤其是酒精制品相关法律相对我国起步较早,也非常全面。
最直接管理啤酒行业的是全美酒精与烟草税收贸易局(Alcoholandtobaccotaxandtradebureau),所有从业人员与消费者。
各大协会也都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活动,比如AHA和BA主办的美国精酿啤酒周、美国啤酒大奖赛、国际啤酒大奖赛等,BJCP主办的各种考试认证及推广美国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图12:精酿啤酒(CraftBeer)近几年热度指数搜索指数上图是Google给出的精酿啤酒(CraftBeer)近几年热度指数搜索指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精酿啤酒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这个热度指数周期性高点出现在每年的五月,也就是美国精酿啤酒周这一最盛大的啤酒相关节日期间,可见精酿啤酒的影响力与各个协会的推广运营极其相关。
或许可以这样说:各个协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了美国精酿的持续进步。
六、结语啤酒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美国精酿的发展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既经历了两百年来精酿啤酒行业不断经历低谷与高峰的轮回,也受益于美国工商业绝对领先的优势。
而最近这些年的崛起,则离不开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及与之而来的精酿啤酒造富能力,使相当多的精酿从业人员在保持兴趣爱好的同时收获了谋生的事业。
进入新世纪后,新时代资本与商业力量的介入则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尤其是几大啤酒相关协会的推动与运作,使得美国精酿从文化上崛起为自己独特的精酿特色,从而实现文化输出,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美国本土精酿酒厂数量的增长与出口啤酒销量的增长。
对我国而言,现在确实迎来了工商业发展的巅峰状态,但也面临最多的挑战。
精酿啤酒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