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形象课件

区域形象课件

博会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中,戴 光全、保继刚就使用问卷调查数据, 从世博
会的形象、世博园与昆明的形象、世博园
在潜在游客中的形象位置、世博园在昆明 景区中的相对形象地位等四个方面研究'99
昆明世博会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问题,
得出结论世博会和世博园都对昆明的形象 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城市形象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城市形象既然承载了区域特色、区域文化,是一个 城市的标志,它必然会对一地的经济带来影响。闫 涛蔚、李川在《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 究——以威海市城市形象研究为例》中就研究了该 影响。作者认为,城市形象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起 着宣传、促进作用,而旅游业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 较为特殊的产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则有助于进一步 美化城市形象。许多优秀的城市管理者都极为重视 其所在城市形象的设计,努力开发这笔无形资产。 威海市旅游资源丰富,形象独特,而城市形象设计 却不够到位,作者对威海城市的形象设计提出了几 点建议。
区域形象
区域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 区域总体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 包含了软、硬件在内的整体陆林、
刘冰清在《试论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价值》 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形象对区域发展的经济、政 治、文化价值。该文中指出:区域形象是一种 资源,一种生产力。形象资源的开发可以获取 区域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在网络社会中,信息 已经出现相对过剩,可以说,有价值的不是信 息,而是注意力。因此,良好的区域形象能够 获得大量的注意力资源,从而提高其生产力水 平。
沈山、祁豫玮、林炳耀在《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 略——以南京市为例》中则更详细的论述了南京市基于 文化的城市形象。他认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城市以文化取胜,文化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形象塑造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 形象定位: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
除了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重大事件活动 还会对城市形象产生长期影响。在《99 世
查振华在《论城市形象的构成》中认为城市形象由三部 分构成:一是由城市天际线所形成的总体特征与个性; 二是由街道所形成的城市个性; 三是由广场形成的时代 精神。(在这里天际线则是指能代表城市风格与气质的 建筑( 群) 与天际相接的线。)
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特色
关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有作者认为,城市特色 是城市形象之“源”。 构成城市特色的要素 主要有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城市风貌和城市 职能等方面。
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西部大开发,因此,西部 地区的形象开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安 国、杨开忠在《西部形象开发战略研究》中认 为区域不再仅仅是经济活动发生的场所,区域 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其特征、形象和价值都需要 设计和营销的产品。西部大开发也需要向外界 营销西部,传播良好的西部形象,从而促进各 种资本向西部流动。在文中,作者提出了西部 地区的新形象定位:交通快捷, 信息畅达, 生态 友好, 物竞民丰。
区域形象的设计
既然区域形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形象的 设计也至关重要。最早的区域形象设计的思考来源 于企业形象战略的启发。一些区域研究的地理学家、 经济学家把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扩展到区域 形象设计中,借鉴了企业形象设计的一些新观念及 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在《区域形象设计——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新课题》 王黎明,一文中,作者把区域形象设计纳入区域发 展战略研究系统框架中,提出了区域形象系统的三 大结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 系统,并列出了评价区域形象的指标。廖志明在 《区域形象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以冷水江市为例》 中,重点论述了区域形象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内 容及流程,并结合冷水江市加以具体分析。
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关于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 有学者加以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 发展模式与战略——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中,冯健分析了兰考县的历史区域形象和 现实区域形象问题,认为兰考县应该建设 以县城形象建设为主的新区域形象——县域 发展模式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其对兰考 县设计的区域形象包括标志形象建设、配 套形象建设和基础形象建设三个部分。
区域标志性形象
区域形象塑造中,“标志性形象”的开发 也已成为热潮。标志性形象是指能够代表 某一级区域自然或人文特色的,具有象征 意义的事物。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 塔,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等。
张志斌、李世杰在《区域标志性形象特征 构成与整合开发——以兰州市为例》中对区 域标志性形象的属性特征进行解读,并分 析了区域标志性形象的构成要素:文化特 色、空间布局、景观塑造、生态背景等。
城市特色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具有生命力 和生产力,是城市内在的“真”和外在的 “美”。 城市形象是建立在城市特色根基上 的城市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城市特色的 城市形象塑造能够促使城市竞争资产不断增值, 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李广斌、王勇、袁中金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
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董雪旺、智瑞芝、江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形象塑造: 以山西省为例》一文中,对区域形 象的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区域 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 途径。理论上认为核心—边缘模型形成后会一 直持续下去,但是如果有一部分人对于边缘地 区的未来有更乐观( 相对于核心地区) 的心理预 期,就会有一部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向边缘地区流动, 从而使得边缘地区的经 济得到发展。
还有作者认为,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是 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 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城市文化影 响了人类对城市的环境、造型、色彩、技术、社会等各 方面形象的塑造, 多彩的地域城市文化是各城市呈现出 风采各异的内在原因, 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在景观上的 反映,城市形象的每个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如,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我国南北城市建筑风格 等方面上明显的不同。
城市形象传播的误区
通过城市形象可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但在 城市形象的传播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如传 播手段单一,传播定位不清晰,传播主题 同质化等。陶建杰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误 区突破与策略选择》中,指出了这些误区, 并提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选择。
城市形象
当人们把区域界定在城市这一层面上时,区域形象指的便 是城市形象。
刘卫东教授认为“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 存在意义的注释,也是城市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艺术表 现形式。”
梅保华认为城市形象从外向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是物质层的形象,主要指房屋、建筑的布局,交通、通信 状况等。第二层次的城市形象是管理层,如城市的服务 水平。第三个层次的形象是思想层,指市民素质和思想 觉悟(《关于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