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1)

家庭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1)

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钥匙
——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有感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这是给我们家长一把素质教育的钥匙,我们作为年轻父母,对在家庭中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存在很多困惑。

当我们与孩子刘遥一起阅读时,发现孩子喜欢读,我们也爱不释手。

通过它,我们仿佛一下子打开了通往素质教育的大门,孩子也找到了学习的小榜样和成长的大方向。

一直以来,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能培养一个学习好、素质高的好孩子,特别是处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年代,孩子的成才就是家庭里的头等大事。

如何使孩子成才呢?如今的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对孩子是“重学习、轻个性”,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唯一标准,缺乏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的关注;重视学习分数、名次,轻视学习活动的指导;重视为人做事不吃亏,忽略诚信、友爱、尊重和责任心的培养。

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一度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们边读,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淘气包马小跳成长的一些小片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科学做法,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第一,家长要做到“有作为”或“有所不为”。

在为人做事之前,家长须确定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的,哪些事是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做的,哪些事是坚决不让做的。

书中谈到马小跳及一群小孩子在竞选“超级市长”时,丁文涛、王天娇、林子聪的施政纲领是他爸爸妈妈帮助其完成的,纲领中提及的什么财政预算,环境治理,市政建设,城市规划,民心工程,都是小朋友们听不懂的,他们也不能真正理解当市长所起的作用与意义。

而马小跳的父亲,他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依照施政纲领的固定格式,替孩子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一通。

生性贪玩的马天笑,打破常规,做了家长应做的事情,他只是与马小跳做了一段简短的对话。

而正是这段启发性教育的对话,让马小跳茅塞顿开,原来市长的施政纲领,就是要让市民过想要过的幸福生活。

而施政纲领的获得,是要靠自己亲力亲为的一番调查。

作为家长,适可而止,马上从对孩子的辅导中退了出来。

马小跳通过对小伙伴的组织、合理的分工、做了八十份的民意调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整个调查的过程,马小跳既参与其中,又享受其中。

既有体验当市长的艰辛,又享受当市长的快乐。

而不是像其他家长与孩子倦缩在家,闭门造车,孩子明白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积极地支持与配合,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

孩子个性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长无私的奉献与耐心地付出。

书中同样也谈到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难忘的母亲节》。

马小跳选择了给妈妈过生日,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故意避开妈妈,并约爸爸在咖啡馆一同商量为妈妈过生日。

爸爸马天笑并没有压制孩子尝试的积极性,对孩子说:“不行,你做这件事还早着呢。

”相反在同马小跳商量的同时,爸爸提出“要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起到了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

才有了后来妈妈开冰箱时发现冰箱里贴有“祝母亲节快乐”的激动不已,才有了马小跳带妈妈到肯德基吃早餐、带妈妈去游乐园、带妈妈逛街买双鱼木发卡、带妈妈在麦当劳吃晚餐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全是孩子根据自己“孩子气”的率性而为,对成年人来讲,有些活动未必喜欢,但却满足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彰显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做男子汉的快乐。

作为家长没有理由拒绝,而应该热情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去尝试,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一份自信。

第三,角色互换,放下架子,让孩子体验家庭责任。

父母与子女,适当时候进行角色互
换,创造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分享家庭的负担与责任。

书中说到马小跳从小就和其他孩子的理想不一样,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从小想当爸爸”,每次谈理想的时侯,都遭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

有一天,马小跳向爸爸马天笑提出了在星期天要做“爸爸”的请求。

星期天马小跳早早地起了床,学着家长的模样,做起了早餐。

结果不仅烤糊了面包,而且煎老了鸡蛋。

在用餐时,眼巴巴地看着爸爸马天笑不吃那两片烤糊的面包和煎得很老的鸡蛋,却又不能跟马天笑争时,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因为他是“爸爸”,马天笑是“儿子”,爸爸怎么能跟儿子争东西吃呢。

吃饭过后,“爸爸”马小跳要求“儿子”马天笑做作业,而“儿子”马天笑向“爸爸”马小跳请教作业怎么做时……马小跳才知道做家长的不易。

还有一次爸爸马天笑要到欧洲出差一个月,临走时告诉马小跳:“我不在家,家里只剩下一个男人了,男人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妻子和孩子,照顾好妻子和孩子,让他们有安全感”。

一句无关紧要的嘱托,却在马小跳看来,是一份重重的责任,因此才有了后来在深夜帮妈妈赶老鼠、下雨时帮妈妈拉窗帘避闪电的故事。

角色的互换,不仅没有淡化父母在儿女面前的威严,更让儿女体验到父母在家庭中的不易,一份责任,一份爱心。

第四,家庭教育要为学校教育起到延伸。

家庭教育要改变“只问学习的结果,不问学习的过程”的误区,并且家长还可以将老师的课件有时因上课时间局限,而利用在家里休息之时加以课堂拓展与延伸的教育。

让其在无拘无束的家庭生活乐趣中,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

书是谈到当爸爸马天笑问到马小跳在学校里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时,马小跳复述了他上科学课时轰隆隆老师向他提问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问题时”。

马小跳的回答是“因为陆地上有猫,猫要吃鱼,所以鱼儿只能生活在水中”作为爸爸的马天笑,并没有笑而作罢。

而是紧接着问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说;“如果猫不吃鱼,鱼就可以生活在陆地”马天笑继续让马小跳描绘鱼儿生活在陆地的情景,马小跳如身临其境一般地发挥大胆的想象描述了鱼儿生活在陆地的情景。

可以想象,没有在家庭中爸爸的延伸与追问,马小跳接下来的想象也就此打住了。

第五,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

大人对孩子过失的评价和处置,对孩子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为孩子的经验是很有限的,对对与错的判断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

不对就骂,错了就打,不从心理上加以疏导,势必会造成孩子态度的叛逆,性格的扭曲。

大人更重要的是要帮他分析过错的原因,让他知道怎样改进。

书中谈到一次马小跳吹泡泡糖,因调皮将同桌路曼曼刚买的新衣服弄坏了。

老师给爸爸马天笑通了电话,爸爸回家看到马小跳与平常不一样,非常安静,觉察出马小跳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就没有劈头盖脸严厉地责备他,相反当老师与同学找到家里来讨个说法时,爸爸的态度也有所迁就。

爸爸马天笑对此事拿捏得十分的到位,天性贪玩的他知道这是孩子天性的使然,不能更多地压抑孩子天性的发展,况且孩子已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这样一来马小跳更加意识到怎样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在给路曼曼同学买衣服时,要爸爸买更漂亮一点的衣服,以示道歉。

正是爸爸尊重马小跳的个性,才有了马小跳积极的人生态度。

应该说马小跳在学校里被视为“坏小孩”,常常被成见所笼罩,满腔热情的他在学校里遭遇种种“冷遇”、“委屈”、“不公”,但最终他都是以快乐和率性的天性自己摆平的。

从马小跳成长故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最大的信任,最必要的指导,最低限度的帮助,这就是培养孩子快乐、自信、诚实、勇敢、责任心、爱心等良好品质的最佳方法之一。

孩子有了这些品质就能勇敢地去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能大胆地去探索未来的世界,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摘取成功的果实。

(刘遥家长:刘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