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章节题库(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圣才出品】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章节题库(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圣才出品】

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是以()界定的。

A.一国的地理领土范围
B.一国的主权领土范围
C.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
D.一国常住经济单位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原则是“常住经济单位原则”。

所谓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划分依据是()。

A.产品的性质
B.产品的功能
C.产品的使用去向
D.产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C
3.生产税中不包括()。

A.农业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销售税
【答案】C 【解析】生产税是政府向单位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构成的指标是( )。

A .储蓄
B .投资
C .积累
D .银行储蓄存款
【答案】A
5.一国的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

A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高
B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低
C .恩格尔系数越低基尼系数越高
D .不能下结论
【答案】D
【解析】基尼系数是用来说明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A A B
S G S S =+;
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指数,其公式为恩格尔系数100%=
⨯食品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

基尼系数是收入分配分析指标,恩格尔系数是最终消费分析指标,它们的关系不确定。

二、判断题
1.第三产业的所有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 )
【答案】×
【解析】第三产业中包含了一些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如货物运输等。

2.全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小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 )
【答案】×
【解析】全世界各国之间的净要素收入和国外转移净收入会互相抵消,因此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等于全世界各国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3.农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就是农业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 )
【答案】×
【解析】增加值是各部门创造的总产值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后余下的部分。

最终产品是各部门本期生产最终用于消费、投资或净出口的产品。

就某一部门而言,其创造的增加值并不等于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全社会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全社会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 )
【答案】√
5.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由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决定。

()
【答案】×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生产的总规模,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人均GDP来反映。

三、计算题
给出表12-1、表12-2、表12-3资料,试用生产法、分配法和使用法计算GDP,并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净值、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净收入。

(1)生产和消耗(见表12-1)。

表12-1 单位:亿元
(2)收入分配(见表12-2)。

表12-2 单位:
亿元
(3)支出使用(见表12-3)。

表12-3 单位:亿元
解:(1)GDP的计算:
①生产法:
GDP=总产值-中间消耗=3260×(1-25%)+12460×(1-45%)+2050×(1-55%)
+1375×(1-30%)+980×(1-12%)+5820×(1-17%)
=16876(亿元)
②分配法:
固定资产折旧=3260×5%+12460×10%+2050×10%+1375×6%+980×3%+5820×3%
=1900.5(亿元)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9581+489)+2382+1900.5+2523.5
=16876(亿元)
③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
=11381+489+(382+4805)+(-181)
=16876(亿元)
(2)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16876-1900.5=14975.5(亿元)
(3)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16876-318=16558(亿元)NNP=GNP-折旧=16558~1900.5=14657.5(亿元)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P+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6558+192=16750(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折旧=16750-1900.55=14849.5(亿元)
四、问答题
GDP比例分析指标有哪些?
答:主要有人均GDP、社会劳动生产率、消费率、投资率、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贸易依存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政府债务收入占GDP的比重、单位GDP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