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常用半导体器件本章要求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熟悉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理解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
了解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了解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本章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等。
本章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简单应用。
本章学时6学时4.1 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本节学时2学时本节重点1、PN结的单向导电性;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验,讲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和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半导体极管的应用。
4.1.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1.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四价半导体晶体材料(主要是硅和锗)中掺入微量三价(例如硼)或五价(例如磷)元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掺入五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而掺入三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称为空穴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
在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称多子)数目由掺杂浓度确定,而少数载流子(称少子)数目与温度有关,并且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数目会增加。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当PN结加正向电压时,P端电位高于N端,PN结变窄,而当PN结加反向电压时,N端电位高于P端,PN结变宽,视为截止(不导通)。
4.1.2 半导体二极管1.结构半导体二极管就是由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及管壳封装而成的。
由P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N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
因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导通时电流方向是由阳极通过管子内部流向阴极。
2. 二极管的种类按材料来分,最常用的有硅管和锗管两种;按用途来分,有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多种;按结构来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硅平面型几种,点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锗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小,因此结电容小,允许通过的电流也小,适用高频电路的检波或小电流的整流,也可用作数字电路里的开关元件;面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硅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大,结电容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适用于低频整流;硅平面型二极管,结面积大的可用于大功率整流,结面积小的,适用于脉冲数字电路作开关管。
(a )符号 (b )点接触型 (c )面接触型 (d )硅平面型 (e )外形示意图常用二极管的符号、结构和外形示意图4.1.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 正向特性当外加正向电压很低时,正向电流几乎为零。
当正向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才有明显的正向电流,这个电压值称为死区电压,通常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 ,锗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2V ,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正向电流迅速增长,曲线接近上升直线,在伏安特性的这一部分,当电流迅速增加时,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变化很小,硅管正向压降约为0.6~0.7V ,锗管的正向压降约为0.2~0.3V 。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对温度很敏感,温度升高时,正向特性曲线向左移,这说明,对应同样大小的正向电流,正向压降随温升而减小。
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C ,正向压降减小2mV 。
2. 反向特性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时,形成很小的反向电流,且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因此,当反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反向电流的大小基本恒定,而与反向电压大小无关,故称为反向饱和电流,一般小功率锗管的反向电流可达几十μA ,而小功率硅管的反向电流要小得多,一般在0.1μA 以下,当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数目增加,使反向电流增大,特性曲线下移,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0C ,反向电流近似增大一倍。
3.反向击穿特性当二极管的外加反向电压大于一定数值(反向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称为二极管反向击穿。
反向击穿电压一般在几十伏以上。
反向击穿后,电流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电压很大变化。
4.1.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 DM二极管长期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的正向平均电流。
2.反向工作峰值电压V RMU RM 是指管子不被击穿所允许的最大反向电压。
3.反向峰值电流I RM二极管加反向电压V RM 时的反向电流值,IRM 越小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愈好。
硅管的反向电流较小,一般在几微安以下,锗管的反向电流较大,为硅管的几十到几百倍。
4.最高工作频率ƒM二极管在外加高频交流电压时,由于PN结的电容效应,单向导电作用退化。
ƒM 指的是二极管单向导电作用开始明显退化的交流信号的频率。
4.1.5 二极管的应用1.整流所谓整流,就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组成单相和三相整流电路,再经过滤波和稳压,就可以得到品平稳的直流电。
整流部分的具体应用在后面详述。
2.钳位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压降很小的特性,可组成钳位电路,在图中,若A 点电位为零,则二极管导通,由于其压降很小,故F 点的电位也被钳制在A 点电位左右,即U F 约等于零。
3.限幅 利用二极管导通后压降很小且基本不变的特性,可以构成限幅电路,使输出电压幅度限制在某一电压值内。
设输入电压u i = U m sinωtV ,则输出电压的正向幅度被限制在U S 值内。
4.二极管门电路门电路是一种逻辑电路,在输入信号(条件)和输出信号(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即逻辑关系。
在逻辑电路中,通常用符号0和1来表示两种对立的逻辑状态。
用1表示高电平,用0表示低电平,称为正逻辑,反之为负逻辑。
4.2 特殊二极管二极管钳位电路本节学时 0.5学时本节重点 稳压二极管结构和伏安特性;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验,讲解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
教学手段 以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4.2.1 稳压管 1.结构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的面接触型半导体硅二极管,具有稳定电压的作用。
稳压管与普通二极管的主要区别在于,稳压管是工作在PN 结的反向击穿状态。
通过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和使用时限制反向电流的大小,能保证稳压管在反向击穿状态下不会因过热而损坏,而一般二极管击穿后可能造成过热而损坏。
2. 伏安特性曲线从稳压管的反向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反向电压较小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当反向电压增高到击穿电压U z (也是稳压管的工作电压)时,反向电流I z (稳压管的工作电流)会急剧增加,稳压管反向击穿。
在特性曲线ab 段,当I z 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稳压管两端电压U z 基本不变,具有恒压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
3.稳压管的主要参数(1)稳定电压U Z 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管子两端的电压。
(2)动态电阻r z 稳压管在正常工作范围内,端电压的变化量与相应电流的变化量的比值。
zzz I U r ∆∆=稳压管的反向特性愈陡,r Z 愈小,稳压性能就愈好。
(3)稳定电流I Z 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参考电流值,只有I≥I Z ,才能保证稳压管有较好的稳压性能。
(4)最大稳定电流 I Zmax 允许通过的最大反向电流,I > I Zmax 管子会因过热而损坏。
(5)最大允许功耗P ZM 管子不致发生热击穿的最大功率损耗P ZM =U Z I Zmax(6)电压温度系数αV 温度变化10C 时,稳定电压变化的百分数定义为电压温度系数。
电压温度系数越小,温度稳定性越好,通常硅稳压管在V Z 低于4V 时具有负温度系数,高于6V 时具有正温度系数, U Z 在4~6V 之间,温度系数很小。
稳压管正常工作的条件有两条,一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二是稳压管中的电流要在稳定电流和最大允许电流之间。
4.2.2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又称光敏二极管。
它的管壳上备有一个玻璃窗口,以便于接受光照。
其特点是,当光线照射于它的PN 结时,可以成对地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使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提高。
这些载流子在一定的反向偏置电压作用下可以产生漂移电流,使反向电流增加。
因此它的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时光电二极管等效于一个恒流源。
当无光照时,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普通二极管一样。
光电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暗电流、光电流、灵敏度、峰值波长、响应时间。
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控元件可用于物体检测、光电控制、自动报警等方面。
大面积的光电二极管可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称为光电池。
4.2.3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光发射器件,简称LED 它是由镓、砷、磷等元素的化合物制成。
这些材料构成的PN 加上正向电压时,就会发出光来,光的颜色取决于制造所用的材料。
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普通二极管相似,死区电压为0.9~1.1V ,其正向工作电压为1.5~2.5V ,工作电流为5~15mA 。
反向击穿电压较低,一般小于10V 。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低、工作电流小,具有很强的抗振动和冲击能力、体积小、可靠性高、耗电省和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信号指示等电路中。
4.3 半导体三极管本节学时 2学时本节重点 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验,讲解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半导体极管的应用。
教学手段 以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4.3.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1. 类型按功率大小可分为大功率管和小功率管;按电路中的工作频率可分为高频管和低频管;按半导体材料不同可分为硅管和锗管;按结构不同可分为NPN 管和PNP 管。
2. 结构NPN PNP ,分别称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由三个区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称为发射极(E )、基极(B)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称为集电结。
在制造工艺上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发射区掺杂浓度大于集电区掺杂浓度,集电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掺杂浓度;二是基区很薄,一般只有几微米;三是集电区的截面积大,使的发射区与集电区不可互换。
正是这三个特点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控制和放大作用。
4.3.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三极管的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反向电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结论:(1)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与发射极电流I E 符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即: IE = I B + I C(2)发射极电流I E 和集电极电流I C 几乎相等,但远远大于基极电流I B ,即I E ≈ I C >>I B(3)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体现在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 较大的变化。
4.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输入特性曲线常数==CE )(BE B U U f I常用U CE ≥1V 的一条曲线来代表所有输入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