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做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 用相切法形成发生线需要两个独立的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四、表面成形运动
表面成形运动分析 表面成形运动:形成发生线的运动。按组成情况不同,可分
为:简单成形运动和复合成形运动。
简单成形运动:如果一个独立的成形运动,是由单独的旋转运动
选取切削刃上某一个合适的点为研究对象,该点为选定点。
主运动方向: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的瞬时主运动方向。 切削速度Vc: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进给运动方向: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瞬时进给运动方向。 进给速度Vf: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的进给运动瞬时速度。
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的瞬时合成切削运动的
用成形法形成发生线不需要专门的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三、发生线的形成方法——展成法
展成法:利用刀具和工件作展成切削运动时,刀刃在被加工表面 上的包络面形成成形表面。工件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展成运 动的传动链精度与刀具的制造精度等因素。 用展成法形成发生线时需要一个复合运动。
切削加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刀具与工件之间要有相对运动 刀具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几何角度 刀具材料具有一定的切削性能 成形运动—机床
刀具—刀具制造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一、工件表面的构成
零件的形状是由各种表面组成的,零件切削加工的实质就是表 面成形问题。 平 面
例:1-1用普通车刀车外圆 母线——圆,由轨迹法形成,需要一个成形运动B1。 导线——直线,由轨迹法形成,需要一个成形运动A1。 表面成形运动的总数为两个,即B1和A2都是简单的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四、表面成形运动
例:1-2 用成形车刀车削成形回转表面
外圆表面加工方法 T-平动;R-转动;T/R-复合运动
工 件 刀 具 主运动 进给运动 主运动 进给运动
表 面 成 形 原 理 图
R
T
车削
成形车削
拉削
研磨
R
R
铣削
成形磨(横磨)
T/ R
R R
R
R T
外圆磨
无心磨
车铣加工
T/ R
滚压加工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五、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本章提要
金属切削过程就是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使工 件获得规定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因此,要进行优质、高 效与低成本的生产,必须重视金属切削过程的研究。 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过程的基础知识:
基本定义:介绍金属切削过程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它包 括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参考系(主剖面参考系、法剖面参 考系、进给背平面参考系)、刀具标注角度、切削层参数等。 刀具材料:介绍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硬度、耐磨性、强 度、韧性、耐热性、工艺性、经济性);两种常用的刀具材料 (高速钢、硬质合金)和其它刀具材料(涂层、陶瓷、人造金刚 石、立方氮化硼)。
两者的区别:
复合成形运动分解成的直线或旋转运动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
相对运动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独立存在的;简单运动之间互 相独立,没有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 注意: 表面形状很复杂的零件的成形运动由于要分解为多个部分,只 能在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上实现。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四、表面成形运动
刀具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点接触,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 的相对运动,由刀具刀尖的运动轨迹来实现表面的成形。 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切削运动的精度。刀 尖轨迹法是利用非成形刀具,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由刀尖轨迹
获得零件所需表面的方法。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三、发生线的形成方法——相切法
P
w
dm 2
钻削: P d m a
2
式中: dw -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直 径(mm) dm -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直径 (mm)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3 刀具角度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
刨刀、铣刀、钻头等其他刀具可视为车刀的演变或组合
各种刀具切削部分的形状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3 刀具角度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
母线——曲线,由成形法形成,不需要成形运动。 导线——圆,由由轨迹法形成,需要一个成形运动B1。 表面成形运动的总数为一个——B1,是简单的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母线——车刀的刀刃形状与螺 四、表面成形运动
例:1-3 用螺纹车刀车削螺纹
外圆车刀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刀具,由刀头和刀体组成。
a)焊接式车刀
b)整体式车刀
Hale Waihona Puke c)机夹式车刀车刀的结构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3 刀具角度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
前 刀 面 Aγ 切 屑 流 过 的 表 面
刀尖:三个刀面 在空间的交点, 亦即主、副切削 刃二条刀刃汇交 的一小段切削刃。 为增加刀尖的强 度与耐磨性,一 般在刀尖处磨出 直线或圆弧形的 过渡刃。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三、发生线的形成方法——轨迹法
轨迹法:利用切削运动中刀尖的运动轨迹形成被加工表面的形状。
轨迹法形成发生线需要一个独立的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三、发生线的形成方法——轨迹法
轨迹法:利用切削运动中刀尖的运动轨迹形成被加工表面的形状。
件新表面。
通常,主运动的速度较高,消耗的切削功率也最大,在切削运 动中主运动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它可以是旋转运动、直线运动,可以
由工件完成、刀具完成,可以是简单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五、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
进给运动:由机床或手动传给刀具或工件的运动,它配合主运动连续 不断地切削工件,同时形成具有所需几何形状的已加工表面。是在切 削运动中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使切削工作得以持续下去的运动。
刀具转一周(或每往复一次),两者
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 mm/r(或mm/双行程)。
V
f
n f n z f
z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3.切削深度/背吃刀量ap
一般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
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d 外圆车削: a
1.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Vc、进给量f 和背吃刀量ap;三者又称 为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Vc (m/s或
m/min)
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 的主运动瞬时线速度。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计算切削速度时,应选取刀刃上速度最高的点进行计算。主运动
由工作部分和非工作部分构成。 车刀的工作部分比较简单,只由切削部分构成,非工作 部分就是车刀的柄部(或刀杆)。 不论刀具结构如何复杂,就其单刀齿切削部分,都可以 看成由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演变而来,本节以外圆车刀 为例来介绍其几何参数。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3 刀具角度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 车刀
为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由下式确定:
V
C
dn
1000
式中: d-工件或刀具的最大值 (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
(r/s或r/min)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2.进给速度Vf、进给量f、每齿进给量fz
进给速度:单位时间内的进给 位移量,mm/s;进给量: 工件或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四、表面成形运动
试分析如图所示所需的表面成形运动。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五、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
切削运动
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之间必须完成一定的相对运动,即切
削运动,切削运动一般是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合成。 主运动:切削加工中最主要的运动。 由机床或手动提供的刀具和工件之间主要的相对运动,它使刀 具的切削部分切入工件材料,使被切金属层转变为切屑,从而形成工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0 1.1 1.2 1.3 1.4 1.5
引论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
刀具角度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刀具材料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0 引论
金属切削加工:刀具和工件按一定规律作相对运动,通过刀
具切削刃切除工件上多余的或预留的金属,使工件形状、尺 寸精度及表面质量满足预定要求。
一般,进给运动的速度较低,功率消耗也较少,可以是连续进行
的,也可以是断续进行的(?),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 可以是简单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合成切削运动:由同时进行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Movies:刨削加工,插削加工,车削加工
第一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 五、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