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地理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下图为2018年1月3日夜间至4日江苏省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的中心位置可能位于
A.盐城附近 B.连云港附近 C.苏州附近 D.南通附近
2.此次降雪期间,南京市
A.白昼变短 B.空气质量下降 C.日出东北 D.气压升高
3.为防止路面积雪及结冰,江苏省各降雪城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重物碾压促进融化 B.喷洒热水加速融雪
C.人工堆放在绿化带 D.利用城市热岛效应融雪
柽柳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可深入地面以下10余米,根系萌芽力强,即使被沙埋后仍然可用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形成柽柳沙堆(如下面左图)。
新疆艾比湖附近分布着众多的柽柳沙堆。
下面右图为艾比湖流域起沙风向玫瑰图。
据此回答4—5题。
4.柽柳沙堆多分布于艾比湖流域的湖滨、山麓冲积扇边缘、低洼地附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下水 D.土壤
5.艾比湖附近的柽柳沙堆
A.东南坡沙堆坡度缓 B.西北坡沉积物颗粒小
C.坡顶风力侵蚀作用强 D.高度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
机井是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提水的水井,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导致节水动力不足。
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机井普遍分布于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7.图示机井灌溉方式
A.需修筑明渠 B.占用耕地多 C.易引发地面沉降 D.可减少水资源浪费
8.针对机井灌区节水动力不足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大幅度增加该地区的机井数量 B.限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C.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 D.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
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的上游,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
在米堆冰川附近,一年内可以观察到多次雪崩。
下图为米堆冰川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米堆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是因为
A.纬度位置低 B.受西南季风影响 C.位于山地阳坡 D.森林分布海拔低
10.米堆冰湖
A.会减小下游的河流水量 B.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C.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夏季易发生溃决
11.近年来米堆冰川雪崩更加频繁,主要是因为
A.地势起伏变大 B.外来游客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 D.冬季降水减少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其耕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30%,财富占全国的60%。
泾水多泥沙,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
郑国
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盐碱地改造
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
(1)简述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
(6分)
(2)据图说明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选线的优点。
(8分)
(3)郑国渠在历史上损毁严重,几乎代代都要重修,最后灌溉规模不足最盛时的四十分之一。
简述古代该
工程损毁严重的原因。
(4分)
(4)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方面,简要分析图示渭河干流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的原因。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