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
一、句子翻译
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5、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寡助之至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亲戚
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孟子,名,时期家。

该书由
所著,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孟子是继之后的又一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他与孔子并称“”。

2、孟子主张施“”以统一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一文,强调了战争中“”
的作用,提出了“”的观点。

3、本文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在论证过程中大量运用句。

第二段论证了“”;第三段论证了“”。

4、“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5、“四书”是
6、“五经”是
7、举一个战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多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三段用了一个攻城的例子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

C、“域民……”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D、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