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题目:传动轴的工艺设计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姓名:吕书星班级:机电六班学号:2010010306036指导教师:孔祥林目录前言------------------------------------------------------2 课程设计简要分析------------------------------------------31 零件最小直径的确定--------------------------------------42 零件的工艺分析------------------------------------------43 工艺计算与设计------------------------------------------5 3.1 毛坯选择---------------------------------------------5 3.2 工艺路线的确定---------------------------------------5 3.2.1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与装夹方式----------------------5 3.2.2 主要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6 3.2.3 装夹方式------------------------------------------6 3.2.4 划分阶段------------------------------------------7 3.2.5 热处理工序安排------------------------------------73.2.6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定--------------------84 工序与工步的划分---------------------------------------10 4.1 工序的划分------------------------------------------10 4.2工步的划分-------------------------------------------11 4.3加工顺序及加工路线的确定-----------------------------11 4.3.1 零件加工必须遵守的安排原则------------------------11 4.3.2进给路线-------------------------------------------11 4.4 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12 4.5拟定工艺过程-----------------------------------------125 主要参考文献-------------------------------------------17前言这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对入学以来所学的机械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巩固和提高。
这次课程设计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
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到实际零件的加工中。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使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加工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此次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有金属切削原理、加工工艺、数值计算、刀具的性能、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CAD制图外还涉及到毛坯、金属材料、公差配合及加工设备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了自己还有许多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
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提高、巩固、扩大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并在这次设计中培养了我对机械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树立了正确的实际思想、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设计方法步骤和思路为以后的学习和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使我体会到了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用心良苦。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批评和指证。
课程设计简要分析一、题目名称设计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设计目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的自我打础。
三、设计要求1.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2.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尺寸,四、设计内容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3.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4.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1 零件最小直径的确定本次设计为实心轴,材料选为45钢,定其转速为n=1000r/min,传递功率为p=10kw,[т]=40Mpa此轴为减速器传动轴,主要传递转矩,弯矩较小,因此只考虑扭转强度,并以扭转强度计算公式估算轴的直径,计算公式如下:т=Mn/Wt=[9.55•1000000•(P/n)]/Wt≦[т](Mpa) (1) 式中т--轴的扭转剪应力(Mpa) Mn--轴所传递的扭矩(N•mm)Wt-轴抗扭截面模量(mm³) P-轴所传递功率(KW)n-轴的转速(r/min) [т]-轴材料的许用扭转剪应力(Mpa)对于圆截面实心轴,Wt=∏d³/16≈0.2d³可得轴的直径为:d={³⺁(9.55•1000000)/0.2[т]}•³⺁P/n=C³⺁P/n (2)得 d≥23.112mm因该轴有键槽和螺纹所以取d=24mm式中 C-计算系数,由轴的材料和承载情况确定,本处取C=107把d=24mm代入(1)式校算可知符合条件,因此本次取轴的最小直径d=24mm,其余直径可酌情增加。
2 零件的工艺分析轴类零件是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
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
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
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图1-1图1-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
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1-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
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3 工艺设计与计算3.1毛坯选择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2工艺路线的确定3.2.1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与装夹方式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表面(M、N、P、Q)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断面圆跳动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该选择两端中心孔位基准,采用双顶尖的装夹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
中心孔加工采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
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车过的外圆做基准,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部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粗基准选择原则:(1)为了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应选择毛坯外圆做粗基准。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
(4)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交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一边定位可靠。
精基准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选择加工表面的基准为定位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定位基准综合上述,粗精基准选择原则,由于是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只有三抓卡盘装夹定心,定位基准应该选择在零件的轴线上,以毛坯Φ60mm 轴线作为定位基准。
3.2.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的确定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和外圆磨削成型。
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较小,故车削后还要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粗车—半精车—磨削3.2.3装夹方式机床一样要全里选择定位基准和加紧应力要求设计,工艺与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装夹后,加工全部待加工面,以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
装夹尽可能一次装夹出全部或最多的加工表面。
由零件图分析,我们应先装夹Φ60mm棒料的一端,加紧其40mm的长度加工一直到加工零件的右端Φemm,然后将棒料卸下。
装夹Φ46mm表面,加工另一端。
这样两次装夹即可完成零件的所有加工表面,且能保证其加工要求。
3.2.4划分阶段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和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
各阶段划分大概以热处理为界。
3.2.5热处理工序安排淬火加回火进行调质处理,淬火时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通过介质迅速冷却,回火时根据工件要求的不同将加工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个温度进行回火,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和轴等。
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
可用调质加表面淬火提高零件的硬度。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加淬火高。
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所以调质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其使用要求确定。
对于传动轴,正火。
调质。
和表面淬火用的较多。
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外圆之前。
3.2.6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兼顾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