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包括识字,说话、朗读、阅读、作文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
加上学生讲广州方言居多,学起普通话来更加难。
怎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一)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索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充满信任的氛围,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因此,教师一要尊重、相信学生;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三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意见也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四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大多数回答问题时很紧张,说话结结巴巴。
教师要以和蔼的笑容,鼓励性的语言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热情。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并不是要完全丢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实现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语文教学必须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以强化学生的内驱力为出发点;合作学习能实现学生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让他们看图发音、看图记形,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和想象,而且能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于是,笔者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发音示范法。
在教韵母和声母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开口度和唇型,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观察学生发音时的开口度和唇形,发现学生的发音毛病,及时指导纠正。
2.情景表演法。
带表演性质的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形象记忆。
如教“a”时,请班里一个梳着短短撅小辫子的女生站在黑板前,指一指黑板上的“a”,问:“你们看,这个字母像…某某‟同学的哪儿?”有的同学说像她那圆圆的脑袋和翘起的小辫子;有的说不对,像她那圆圆的脸蛋和翘起的小辫子。
接着问这个女生:“你到医院看病时,医生用压舌板压住你的舌头,叫你发什么音?”女生自然就发出“啊”的声音,全班同学也很快就记住了“a”的读音和写法。
3.看手势读音组词。
在学四声时,为了让学生大量地进行练习,笔者采用了看手势读音的方法,如学完“ɑi”,举起了四个手指,学生马上读“āi、ái、ǎi、ài”“热爱”的“爱”;举起了两个手指,学生马上读“ái、ái、ái”“挨打”的“挨”,或者教师读四声,学生做手势。
这样不但训练了四声,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字母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学挂图和课件的作用,把图形和字母形体结合起来给学生讲。
如b、d、p、g、q这几个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笔者在教学时分别出示“小朋友听广播”、“骏马奔驰得得得”、“小男孩爬坡”、“鸽子衔树叶”、“气球”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领会字母发音,说出记忆的方法:b的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的机体,d的发音像奔跑的马蹄声,形状像马蹄印,p的右半圆像小朋友手举的红旗,一竖像旗杆,g像数字9下面加弯、q 像9字,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表象,并储存在记忆中。
5.歌谣法。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对顺口溜、绕口令、儿歌、谜语等最感兴趣。
初入学,他们对字母形体非常陌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时把字母编成许多形式的歌谣。
比如,在区别f、t、n、m时,让学生记住“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
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在区分h、n时,让学生记住“有背椅子h,无背椅子n。
”教学ü时,编顺口溜“鱼儿游,鱼儿跳,鱼儿水里吐泡泡”,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ü”上的两点。
在复习韵母时让他们记住“仔细看,记住韵母并不难,a、o、e、i、u、ü带头各五个,挑头各三个。
认真学,天天练,韵母个个记心坎”。
通过这样编,学生对24个韵母掌握得非常好。
在标调时,学生很容易弄错。
就让学生记住:“它们六个亲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六,标调标前不标后,只有老四和老五,哪个在后标哪个。
”还利用歌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拼写规律。
如用“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说明三拼规律。
用“jqx真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挖了还读ü”,帮助记忆上ü两点的省略规则。
6.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入学还保留不少幼儿园阶段的特征,笔者就充分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采用游戏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巩固新学知识。
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伞、踩地雷、找朋友、小邮递员传信、开火车“等一系列的游戏,让他们寓学于乐。
由于《课标》对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课时也相应压缩在四周完成。
因此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熟练程度也减弱了,学生对四声掌握得不好,大部分学生对于阳平、上声读不准,在识字的过程中见到拼音不会快速读出。
对标调的书写,阳平应是提,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却是撇。
对于声母的书写所占的位置写错,如“g”占中格和下格,学生往往占上格和中格。
“l”占上格中格,而学生写成占中格或中下格。
另外学生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ying 读成yin;三拼音中的介音丢掉,如j-u-ān(捐)读成j-u-ān(专),“jqx”与ü相拼时,ü的发音读成u。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老师注意以上的细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我认为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
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
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
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如何加强小学写字教学正确理解“练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写好字,首要的是写得规范和工整,然后才能讲求美观,最后才是个性化。
写字教学的基本成就不应该是培养出了“小小书法家”或是学生的“作品”登报了、获奖了,而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然地写出一手端正的字。
所为“自然地”,是指不刻意,提笔就写,在生活中能实际运用的,写写字条,写写日记、随笔,签个名,留句话,自然而然地写。
所以,很赞同新课标的提法“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每天10分钟的练字,除了比较集中地进行书写指导外,完全可以和课堂练习整合起来,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观念和意识,认真地指导和规范学生书写习惯,提升学生书写质量。
练字应当先拙后巧我们通常会笑骂小孩子写字是“鬼画符”,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指导写字时,总是会要求学生看好间架,对齐点线,一个字一个字要讲好半天,费了好大的劲。
但是,学生会怎么体会呢?他们从老师那费力地板书范写发现写字是那么繁琐、吃力,没有趣味。
其实,“鬼画符”才是孩子学习写字的起点。
低年段的学生手上没有多少气力,握笔没有准头,写字不好看很正常,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纸笔的抄词和写话。
学生如果没写好,老师还会严厉批评和责罚,其实是很不讲理的事情。
写多了,看多了,同学之间有比较,老师在身边随时指点,学生的书写自然会好起来。
写字教学应当循序渐进我们认识汉字从来都是整体性的,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字或一串串具有一定意义的完整的汉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
从整体认知到结构部件的把握,从“能描画大概轮廓”到“精雕细刻”,都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