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语文知识作为国人综合能力的基本体现,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行为观念,对于个人的前途、民族的兴旺甚至是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积累创新经验方法
语文知识是一个博大、复杂的知识体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着语文的影子,知识是学不完的,同时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空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逐步提高”的思路去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及感悟。
一、循序渐进,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繁杂的过程。
比如识字,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比较枯燥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逐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
学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在谈写字作业时强调布置作业要循序渐进,先多后少。
而我想改变以往的生字作业形式也能起到减轻负担增强兴趣的目的,因此我将生字作业分为书法作业和拼音作业。
书法作业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当天学完课后的字帖、照着字帖写的小楷、月末书法展示;拼音作业是精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要求学生先写好拼音,然后互相对换写。
这种作业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不仅有助于书法练习,而且帮助学生强化生字的记忆,学生也不会因写字繁多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
二、明确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因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
刚开始学生可能由于表达能力不强或胆小,直接说不好,所以事先先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去独立思考,也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
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恰当结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逐步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语文知识就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淀,这种过程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身体里储存的“粮食”就多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背诵展示活动。
每天背诵的内容不同,总结为“一段二句三词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优美段落或诗词;二句即周二背两个名言警句、歇后语或俗语等;三词即周三、周四背三个积累的好词,说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
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积累背优美段落,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
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创新欲望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教学有效进行的一个载体,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
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拥有较多的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等局面的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譬如“回答得真好”“你真棒”这些话语,看似无足轻重,但在学生看来,它犹如一首诗或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心灵得到一种愉悦
的享受。
教师的情感、表情,尤其是微笑的表情,更能带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
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思想及灵魂都得到潜移默化,其创新精神也将在这美好的教学氛围中放射光芒。
五、启迪点拨,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和培养方能奏效。
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包含了听、说、读、写及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是识字的一种强化训练,又是理解内容,积累字、词、句及学习和了解写作题材、主题、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
根据阅读的特点,我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及上进心,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
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更加凸显出了学生主动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
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揭题后,我让学生据题发问。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我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我便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文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说不尽,道不完,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点滴之谈,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找出更具实效性的教育教学良策。
参考文献:
[1]周存辉.小学语文教育观:从“文道”之争到“人文”回归《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第10期
[2]李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吉林教育》2007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