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社区工作概述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功能一、社区的概念:以相近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在特定区域中互动的社会单元1、社区的社会学定义应当包括三个特点: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的联系纽带2、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社区与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3、汉语中“社区”一词源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创造二、社区的功能1、生产—分配—消费(经济功能,最基本功能)2、社会化3、社会控制:行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来的内在控制(2)制度化形成的对社区提倡的和允许的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社区禁止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外部控制4、社会参与:根本功能,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区参与中,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相互支持第二节、社区工作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它既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也是一个过程;社区工作者经常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法,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1、目标:罗斯曼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2、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特点三、社区工作的模式1、社区照顾2、社区组织3、社区发展4、社区计划5、社区教育6、社区行动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两种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无)1、调查阶段2、精神分析学阶段3、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4、获得的阶段5、盘点的阶段6、理论统一的阶段7、理论归类的阶段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一)社会分析理论(无)1、功能派理论:将社会看出有机体2、系统理论: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3、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达伦多夫4、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含这样三个基本假设:(1)经济组织决定其他所有社会组织(2)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包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3)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而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

要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行的经济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意识形态理论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和介入方式、策略1、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机构有哈耶克.约瑟夫、经济事务研究所,主要观点:(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2)坚信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3)强调个人主义(4)分析核心家庭的作用(5)提倡助人自助2、多元主义流行于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尔、林德布鲁、阿尔蒙德和卫拔(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生不同群体的并存(2)承认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4)对于自由的追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一切行为皆可容忍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策划及社会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

通过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有效地规划的路径,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社会策划模式的重点3、新马克思主义4、社会民主主义5、无政府主义6、新女性主义(三)社区发展理论(无)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一、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掌握、填空)地区发展:通过对社会整体和社区内部的分析,假定可以通过和谐的共识手法,达到社区的稳定,使居民有归属感而且能够相互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的综合发展社会行动:也叫社区行动、抗议行动或者冲突模式,主张对抗和斗争,而不是协调教育和谈判社会策划:在没有采取行动之前的工作计划,它将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蓝图结合起来,制定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并划分出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融儿合之与分期用之:“融儿合之”:各种实践模式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情况下可以交替、混合使用;“分期用之”: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理论模式去推动工作二、伯顿的“二分法”——直接干预和非直接干预直接干预法:社区机构和它雇用的工作人员直接去界定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直接教导社区居民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协助他们实现各自不同的期望非直接干预法:在社区工作者的协助下,社区居民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能,自主决定事情的缓急,满足社区需要;他们共同寻找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节、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一、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1601年的《济贫法》明确了国家的责任,英国开始以立法的形式确认社会救助事业是政府的一项职责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福制(简单了解、填空)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正是在英国慈善事业影响下产生的两种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体制1、汉堡制:在全市中心办事处综合管理下的分区助人自助自助式的救济制度2、爱尔伯福制:3、新汉堡制: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p43)1、慈善组织会社19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贫富分化、失业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济贫法已经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在索里的倡导下,1869年“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在伦敦成立1877年,美国牧师哥尔亭与水牛城成立了美国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2、睦邻组织运动该运动起源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场社区改造运动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师巴涅特创设了一所名为“汤恩比馆”的社区睦邻中心,汤恩比馆等社区睦邻中心中出现的社区睦邻服务机构具有共同的特点:(p44)四、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作用1、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安全制度的国家俾斯麦政府:1883年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疾病保险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1889年推行老年与残障社会保险,这些保险的特点就是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推行和执行,采取的是风险共担的保险原则2、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韦伯夫妇:1909年提出报告,主张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以及强制的原则贝弗里奇:3、美国社会保障制度1933年12月美国颁布《联邦救急法案》1935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历史上有名的《社会安全法案》,该法案确保美国的社会安全有了永久性的立法与制度,建立了划时代的社会安全制度五、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英国的费边社,是社会主义派别之一,主张以温和的手段进行社会改良。

社会成员之间应当有互相合作的精神,强调社会成员民主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和分享社会福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福利的具体步骤,最终都落到社区这个层面上,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社会工作在落实福利国家思想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节、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一)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早期发展1、受薪的行业性工作和完全的志愿性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个后果促成社会工作由志愿性服务向行业性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社会工作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分析和确认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2、实践证明,受薪社会工作者是可以被社会接受的3、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是可以被社会接受的2、1905年,美国麻省民众医院的佳宾特医师牵头组建了该院的社会工作部,从而使社会工作专业化走向具体化3、美国学者玛丽.E.芮奇蒙德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7年,她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奠基之作,此书界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并认为社会工作可以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专业,《什么是个案工作》一书在出版后,使个案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始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这两本书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里程碑(二)专业社会工作的高度发展标志着社会工作高度专业化阶段的另一个例证是社会工作教育以及实务组织和机构的成立第三章、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一节、我国古代社会救济思想和社会救助实践一、古代社会救济思想1、《周礼.司徒篇》和《礼记.礼运大同篇》是早反映古代社会救济思想的代表作品2、《礼记.礼运大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社会福利主张,大同思想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成为历代人们经世致用追寻的最终目标,人们渴望建立一个人与人能和谐共处、互助互济、平和宁静的社会,大同思想蕴含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思想涉及儿童福利、老人照顾、残疾人福利等3、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强调政府要对社会贫困阶层给予充分的关照,使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4、墨子: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蓝图:一个“和平、非政”,“兼爱”的平和康乐社会二、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1、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自发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家族(血缘),二是同乡(地缘,)三是行会(业缘),四是宗教(信缘)2、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1)保息六政: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2)九惠之教:(3)社仓乡约:社仓:常平仓、义仓、社仓,乡约:第二节、我国近现代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区社会工作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试验区、陶行知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江苏宝山师范学校、梁漱溟等人创立的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等(一)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梁漱溟——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山之人,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在总结自己的乡村建设实践时也指出了其中两大难处:1、高谈改造而依附政权2、号称乡村运动而非乡村不动,决定了乡村建设失败的必然性第四章、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根源及其基础价值基础的三个来源:(1)新教伦理(2)人道主义(3)社会福利观念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1、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最基本的就是维护人的各项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三大类:一是公民及政治权;二是经济社会文化权;三是特别社会群体的人权2、正义:美国人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社会正义原则”,他认为社会利益是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社会应当制定一套基本的原则,为合理分配社会经济权利和责任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社会正义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差别原则”3、民主和群众参与:社区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建立正义的社会,改善社会关系是它的一项基本内容,改善社会关系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1)民主文化的实践(2)弥补制度的不足(3)扶助弱势群体,尊重人与人的价值、社会正义、民主和群众参与的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基础第二节、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是基础2、社区发展是目标3、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第五章社区发展第一节社区发展的两种不同概念任务观点:强调的是有形的、真实或现实存在的目标过程观点:强调的是比较抽象的东西第二节社区发展的目标徐震认为社区发展的目标可以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1.直接目标:(1)协助社区认识他们的共同需要(2)协助社区运用各种技术援助(3)动员社区资源(4)改善生活环境2.终极目标:(1)经济发展:发展居民职业的、技术的能力,以增加物质的建设,提高生活水准(2)社会发展:教育居民互助的、合作的精神,以协调社区的力量改进人群的关系(3)政治发展:发展社区居民的组织,以训练居民的自治能力与自助精神(4)文化发展:即伦理建设,推行生活教育,举办休闲活动,建立祥和的社会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