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掘.起()掺.和()踪迹.()wā chēng chè mǐn jué chān jì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Array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
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
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
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______来开辟天地、由______化生万物和________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速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人类诞生前后世界有什么不同?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联想与想象训练女蜗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而产生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
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吧。
那么女蜗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请发挥想像,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风俗通女娲造人袁珂人性化女娲造人想象力2.天地开辟生活经验想象神巨人自然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等。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2.女娲既有“神性”又有“人性”。
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碣.石(jié)B.棱.镜(líng)粗犷.(guǎng)嘹.亮(liáo)贮.蓄(zhù)C.卖弄.(lòng)池畦.(qí)莅.临(lì)草垛.(duǒ)D.花苞.(bāo)竦.峙(sǒng)窠巢.(cháo)静谧.(mì)2.下面各组中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陛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B.御聘(驾车) 呈报(恭敬地送上)C.华盖(美丽的) 赏赐(给)D.华盖(伞盖) 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污涩安祥畏罪潜逃B.消耗冤枉怒气冲天C.虐待怅然提心掉胆D.蜷伏乞丏妄下断语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二、名句名篇默写6.根据提示填空。
(第①小题1分,其余小题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都变做了土;,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②,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论语》)④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的是劳动的艰辛,白居易的《观刈麦》与之类似的两句是:,。
⑥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逝去。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
在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离别之情的句子,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
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四、综合性学习8.学习了本课后,七年级某班打算开展以“小故事大智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1)阅读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寓言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都知道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3)根据给出的故事情节,续写故事。
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_______________(续写要符合情节的发展方向且使故事蕴含一定的道理)五、文言文阅读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雪的诗句?请写出一句来。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等要素。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六、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儿呀。
看吧,山上有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有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