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句的改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一般句改为拟人句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很多同学很容易将拟人句改为比喻句,那么如何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课件出示)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这样改的:
1.一阵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
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
3. 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
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
(课件出示)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写人的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
如: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句中的“招手”本来是写人的动作,这里用在写荷叶这种物上了,把荷叶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大家注意,这里是当做人来写,而不是比做人。
很明显前两个句子把荷叶比做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
(课件出示)
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
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
(欠具体详细)
(1)找到要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
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
练习:判断以下句子是拟人句吗?
(1)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4)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很明显,1、3两句中,“笑弯了腰”、“尽情的跳舞”可以看出,把花儿、雨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课下练习:
1.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翩翩起舞)
2.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探出了头)
3.早晨,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叫着。
(欢快地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