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向预测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题思路】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是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可以是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答案】D“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例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 =h +c +d +e +f +i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 a ×100%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题思路】图中b =h +c ,A 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 正确;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 a ×100%,C 错误;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答案】B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①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②三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③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图解2.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 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能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策略实例2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如实例1。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如实例2。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例 3.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时,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解题思路】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A正确;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小,B错误;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C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
【答案】B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1.(2018海南卷)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2.(2018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3.(2018全国II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2018全国III卷)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运输完成的。
5.(2018江苏卷)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1.(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2.(2018届山东省烟台一中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3.(2018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二模)“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