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基础概念复习

统计学基础概念复习

统计学基础概念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2、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3、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有无限总体与有限总体之分。

4、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5、总量指标是反映统计对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6、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它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

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之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8、统计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的决策都可称之为广义的统计决策;狭义的统计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9、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一个完整的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10、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1、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通常用M表示。

2、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够鲜明地反映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3、总体的特征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4、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全面调查的资料对各个体的数量进行汇总。

间接计算法是利用指标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或非全面调查资料来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

5、指标体系的种类按其内容可分为: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

6、中位数和众数是与算术平均数配合使用的两个位置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一般适合于具有集中分布趋势
7、如果数列的数据项数n是奇数,则位于中间的数是第(N+1)/2 项,如果数据项数n是偶数,则取中间两个数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中位数。

8、普查是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以了解重要的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中央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9、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亲临现场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测量和计数,以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

10、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比,它是将同一总体在某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比较,用来反映计划的完成程度。

一般用%表示。

11、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12、样本是由总体抽出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体,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13、方差是数据与均值离差的平方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14、调和平均数是数据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算术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项数。

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一种经济指数,简称CPI,是综合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程度。

16、结构分析就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的总量指标
与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各组数量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状况。

三、简答题
1、统计学的产生经历了那些阶段,具体有什么职能?答:统计学的产生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

)、现代统计学。

统计的职能有: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2、统计研究过程有哪些?统计工作过程又包括哪些?答:统计研究过程包括: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开发应用。

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3、什么是相对指标?什么是结构相对指标?
答: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它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表现为相对数。

结构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部某一部分数值与总
体全部数值对比的比值,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和
类型特征,一般用百分数或系数表示。

4、统计调查方法中有报告法和采访法有什么不同?答:报告法是由基层单位根据统计、会计或业务核算的原始记录,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和要求,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采访法是由调查人员按照调查提纲向被调查者提
出问题,直接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取得资料的方
法。

5、什么是统计指数?有什么作用?
答:统计指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指数是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例如动态相对数、计划完成
相对数、比较相对数。

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

指数的作用:
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程度及影响的量;
②分析复杂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程度及量;
③反映现象在较长时间条件下的变动趋势;
④综合评价现象的发展状况
6、统计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随机变量的方差?答: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

随机变量的方差是用来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
度的统计指标,它是每一个随机变量取值与其期
望值的离差平方的期望值。

四、不定选择题(每小题中可能有1个或多个答案,漏选、多选、错选为0分。


1、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可分为(CD)。

A、正相关
B、不相关
C、完全相关
D、完全不相关
2、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B)。

A、0≤R≤1
B、-1≤R≤1
C、-∞≤R≤1 D-1≤R ≤∞
3、统计调查对象是(B)。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4、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
D、周期性普查
5、常用的统计图有(ABC)。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曲线图
D、立方图
6、统计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学派有(ABCD)。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7、测试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ABCD)。

A、极差
B、四分位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8、测试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BCD)。

A、离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选择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代表性
B、客观性
C、全面性
D、敏感性
10、选择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有(BCD)。

A、代表性
B、可比性
C、相互独立性
D、可操作性
11、评价指标的方法有(BC)。

A、算术平均值方法
B、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正态分布方法
12、速度分析指标有(AC)。

A、发展速度
B、增长量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五、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需经6道工序,为提高该产品的
质量,寻找出一季度全部户口产生的原因,特对各道工序进行了质量检查,结果如表,请整理数据。

2、 某企业上年度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本年度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7%,试计算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解:根据:%10011⨯--=计划降低率实际降低率计划完成相对数 所以:计划完成相对数=[(1-7%)÷(1-5%)]×100%=97.9%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超额 2.1%完成了计划(由于单位成本是逆指标,所以计划相对数小于100%是超额)。

3、 某企业2006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5%,实际比上年提高了8%,试计算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根据:%10011⨯++=计划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计划完成相对数 所以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1+8%)÷(1+5%)]×100%=102.86%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超额2.86%完成了计划。

4、 假定某班学生先后两次进行了难度不同的综合考试,第一次考试成绩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80分和10分,第二次考试成绩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0分和7分。

学生李敏两次考试的成绩分别是92分和80分,就她与全班相比较,哪次的考试成绩更好? 解:因为两次考试的均值与标准差不同,每个学生两次成绩不宜直接比较,要先将两次考试成绩标准化。

根据公式得:第一次考试Z=(92-80)/10=1.20 第二次考试Z=(80-70)/7=1.43
显然,与全班相比而言,李敏的第二次考试成绩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