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之道古文版

大学之道古文版

按照儒家的理解,所谓“大学”乃是“大人之学”。

钱德洪曾问王阳明:“《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

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回答:“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

”(《大学问》)所谓“大人”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

何谓大人?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体有贵贱,有小大。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
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所谓“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丧失自己的天然本真的仁爱之心,并且扩充培育这颗仁爱之心,确立这颗仁爱之心作为本体,遵从这颗仁爱之心。

这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立德”、“成圣”之人。

进一步说,所谓“大人之学”,所学的乃是“大人之事”。

那么,何谓“大人之事”?孟子指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尽心上》)孟子所说的“居仁由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仁爱之心为根据、为精神家园;一方面以正义原则为大路、为人间正|34 |道。

孔子曾感慨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故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上文谈到的“修身立德”,其实就是“居仁”的问题;“致用亲民”,其实就是“由义”的问题。

孟子还说: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对于大学,包括现代大学来说,全部“学问”的根本、核心所在,就是“求其放心”而已—找回那一颗被放失了、茅塞了、物蔽了的仁爱之心。

这倒不是说仁爱之心即是全部的“学问”,而是说仁爱之心乃是所有“学问”的本源所在。

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观念:仁爱乃是所有一切的大本大源、源头活水。

所以,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懂得立德爱人的大学之道、具有居仁由义的大学精神的青年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