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复习】元素周期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提问】思考回答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回答】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从+1~+7,最低化合价从-4~-1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解】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1、原子半径
【讨论】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因素是核电荷数。
这两个因素怎样影响原子半径?
【总结】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而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缩小。
这两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使各种原子的半径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板书】影响因素:能层数、核电荷数。
【投影】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如图l—20所示。
【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回答】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板书】2、电离能
【讲解】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板书】(1)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投影】
【问题】请考察图l—21。
碱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
【回答】从图l—2l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如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也依次下降)。
【板书】(2)规律: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
【科学探究】
1、为什么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
Na Mg Al
各级电离能(KJ/mol) 496 738 578 4562 1415 1817 6912 7733 2745 9543 10540 11575 13353 13630 14830 16610 17995 18376 20114 21703 23293
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数据的突跃变化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
1、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2.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I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I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3、Be有价电子排布为2s2,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
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为什么呢?
Mg:1s22s22p63s2
P:1s22s22p63s23p3
那是因为镁原子、磷原子最外层能级中,电子处于半满或全满状态,相对比较稳定,失电子较难。
如此相同观点可以解释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4、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十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1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
而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
【小结】略。
【作业】P24 5、6、7、9、11
板书设计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1、原子半径
影响因素:能层数、核电荷数。
2、电离能
(1)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2)规律: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
补充作业:
1
(1)这九种元素分别为: A ; B ; C ; D ; E F ;
G ; H ; R ; S
(2)A、C、D对应的水化物中,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3)A、B、C三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该氢化物常温下与A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G和H之间的核电荷数之差为:
(6)S的氢化物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pH 7
(7)第一电离能A C。
8、五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如下:
A:1s22s22p63s23p64s1 B:1s22s22p63s23p63d14s2
C:1s22s22p6 D:1s22s22p5 E:1s22s22p63s23p4
⑴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2)A—E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酸性最强的是。
(4)属于p区的有;属于副族的有:;属于s 区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