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是我校学习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和继续,是把课堂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我们的做法
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的制定:结合教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告诉学生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难易程度适中。

学习过程的设计:包括检复、导言、导学提纲、问题探究、课堂小结、练习反馈等环节,每个环节力求简明扼要。

告诉学生这一节课怎么学和一应学什么。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形成学案后集备,在集备、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精备,个人精备后,才进入课堂。

二、自认为成功的方面:
1、学生上课对照学案看书学习,每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且这案规定的目标难易适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会有收获,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时,教师穿插于学生中间,适当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也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学习。

3、学生学会看书,知道书上的哪一句是重点,哪是该掌握的。

如历史课本每一课的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一段的中心论点,即是重点句。

4、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对照学案或在学案上写或在书上划线,不论学习基础怎么样都有事做了。

5、也知道了历史课的学案什么时间发,什么时间收最为合适。

三、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同学们拿到学案后忙于自己的学习,小级合作的机会少了,小组讨论的氛围不足。

2、部分学生完成学案的几个问题后就觉得完事大吉了,对有些难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局限于学案的问题或反馈题。

3、学习效率不高,表现为课堂时间不足,有时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5、学案版面设计还需改进,有时校对不严,有病句或错别字。

四、下一步的努力的方向:
1、强化集体备课,主备人提前把学案发给本备课组老师。

2、设计问题还要细思量,多设计一些基础知识运用的应用题,供同学们小组研究探讨。

3、老师要对学案中的问题适当的扩展,举一反三。

4、学案要早做准备,多一些校对,修改的时间,力求尽善尽美。

5、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早日实现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的目标
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努力,达到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即使没有教师也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