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房山区在国家和北京市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全区“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2.2亿元,年均增长9.9%,完成规划目标的78%;区域税收达到181.8亿元,年均增长27%,完成规划目标的20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8.6亿元,年均增长65.9%,是规划目标的5.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3亿元,年均250.6亿元,是规划目标的2.78倍;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94.5万人,比“十五”末增加7.5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8平方米。

一、十一五期间房山区住房保障发展成就与现状“十一五”期间,房山区在北京市政府和房山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把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目前多个住房保障项目已开工,部分项目已竣工入住,住房保障审核窗口、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审核窗口已经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规模在北京市十六区县中处于领先水平,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保障性住房改善了住房条件。

(一)房山区住房保障建设状况1.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住房保障稳步发展房山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就组织建设了大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解决了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

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总体1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和指导下,房山区专门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住房保障规章制度日益完善,资格审核工作成效显著,住房保障进展速度逐年加快。

房山区住房保障项目不仅要保障本区低收入家庭,很多项目还要分担北京市老城区旧城改造疏解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要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下展开。

截止2010年底,全区列入政策性住房建设指标的项目共有15个,住宅总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开复工面积114万平方米。

其中,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有6个,住宅总建筑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含配建廉租住房8万平方米),开复工面积66万平方米;限价房项目5个,住宅总面积23万平方米,开复工21.4万平方米;定向安置房项目4个,住宅总面积59万平方米,开复工面积34.5万平方米。

表1 房山区住房保障计划2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表2 房山区住房保障建设现状注:城关槠榆树项目竣工35500平方米,408套,完成计划指标16.8%。

2. 2010年房山区住房保障迅速发展“十一五”末期,随着北京市房价的持续上涨和高位运行,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已无法通过市场化途径改善住房条件。

北京市及各区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多年住房保障的实践与经验,加大了住房保障政策调整力度,特别由于中心城区土地的稀缺性,住房保障空间布局已向近郊区转移。

房山区政府按照北京市的总体战略要求,提出了2010年住房保障发展计划。

表3 2010年房山区住房保障计划3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新开工项目情况(1)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1.2万平方米(1386套)。

其中,高佃三村项目开工7.2万平方米(826套),东关伟业嘉园项目4万平方米(560套),完成指标134%。

(2)限价房项目:限价房开工21.4万平方米(2488套)。

其中,房山农林路0.51万平方米(60套);窦店聚豪苑项目1.2万平方米(162套);航天花园项目3.4万平方米(438套);长阳起步区4号地项目16万平方米(1828套),超额完成指标。

(3)定向安置房项目:新开工定向安置房27.86万平方米(3090套)。

其中,轨道交通房山线西潞东沿村(含后沿村)项目14.79万平方米(1500套);佛子庄险户搬迁项目4万平方米(480套);长沟镇中心区项目9.07万平方米(1110套),完成指标128%。

3. 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后来居上,规模较大为妥善解决夹心层居民的住房问题,房山区将在良乡大学城开工建设14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重点解决房山区新毕业大学生、引进人才以及区内外中低收入家庭的夹心层群体。

这也是房山区全面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重要举措。

随着大学城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工建设,房山区将以此为试点,建设更多的可持续性保障住房。

4. 限价商品住房以配建为主为尽快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房山区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规范发展商品住宅,包括加大限价商品住宅建设力度。

为尽快启动限价房工程,突破找地难、拆迁难的瓶颈,房山区的限价商品住宅主要以在商品住宅小区配建为主。

限价房项目有:4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1)农林路项目:该项目60套已竣工验收,具备入住条件。

(2)窦店聚豪苑项目:该项目1号楼84户已经完成内墙抹灰,地下室地面已完成,外墙贴砖,水电随进度施工; 2号楼78户已经完成内墙刮腻子,正在安装暖气片。

(3)航天花园项目:该项目438套住房已经主体建设到五层。

(4)长阳四号地项目:该项目共计1828套住房,其中580套已经主体建设到四层,其余1248套正在基础建设中。

截止到2010年8月,房山区共在5个商品住宅项目中配建了限价商品住宅,配建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约2700套。

其中,已开工面积21.4万平方米,2488套。

(二)住房保障规章制度日益规范和完善房山区在加大住房保障建设力度的同时,一直注重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特别在资格准入与退出方面,严格按照北京市“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审核程序。

房山区自2007年12月开始受理本区居民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限价商品住房,截止到2010年底,已有273户享受廉租住房补贴。

已发放补贴76.4万元;已有1622户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审核,690户通过限价商品住房审核。

按照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的配售要求,2010年11月30日,对2009年底前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备案轮候的家庭768户进行了摇号,加上2009年7月28日摇中的293户,目前共计摇号1061户。

从目前房山区保障性住房供给和需求看,已经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完全可以满足本区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需要。

但由于房山区还要承担北京市住房保障的重任,特别是随着城铁的建设与开通,5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纲要房山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越来越省时便利,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区中低收入家庭落户房山区,因此,未来房山区住房保障的任务将十分严峻。

(三)住房保障运行方式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住房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几年来,房山区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住房保障建设,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责权划分,在住房保障的规范和监管实践上总结探索了很多有益经验。

1.规划设计部门主管部门积极指导各类政策性住房的规划设计,严把规划设计关,优选设计方案,以保障政策性住房更加经济实用、方便舒适,达到“造价不高质量好,户型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发展目标。

2.建设主管部门严格做好建设企业的市场准入,所有保障性住房严禁随意指定建设、施工单位和转包挂靠行为。

建设主管部门一直重视投标管理,重点抓好资格预审、文件备案、评标、开标等重点环节。

优先选择信誉好、设计、施工管理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作为政策性住房的建设主体,保证了工程质量。

3.建设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

保障性住房涉及普通老百姓的居住质量和安全,也影响到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北京市更加重视对保障性住房质量的监管,实行市、区两级政策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并在部分项目实行业主验房,第三方抽样检测机制。

为确保住房建设质量,房山区还每月开展拉网式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

6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4.在政策性住房建设中,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大力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把每一个保障性住房都打造精品工程。

二、房山区住房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全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状况底数不清,这是北京市也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的保障性住房在准入条件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住房面积、家庭年收入、家庭总资产方面按照人口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新建立的“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审核体系,主要凭借个人诚信申请、政府实地核查、社会共同监督的方式对申请家庭的申请资格进行审查。

由于缺乏健全的房屋权属系统和全社会个人征信系统,政府无法对每个家庭情况做到数据电子化,容易造成不符合条件的和边缘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

(二)保障资金缺乏长期稳定来源。

公共租赁住房是住房保障的长远发展方向,但由于投资大,回报期长,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包括利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投入)压力较大。

从整体制度设计上,还缺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机制,包括长期融资机制,减免税收的鼓励政策等。

因此,公共租赁住房及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均面临资金瓶颈的威胁。

(三)资格审核和退出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对申请家庭缺乏方便高效的资格审核机制,住房档案不健全,缺乏收入征信信息管理系统,在资格审核时需要动员各方力量进行层层把关,但由于工作量大,漏洞难以避免,加大了住房保障管理难度。

(四)土地供应紧张、拆迁难等因素影响到保障计划的顺利实7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纲要施。

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中,房山区是生态涵养带,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建设用地有限,特别是交通便利、方便低收入家庭出行的地块更难。

拆迁难的问题是影响保障性住房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住房保障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虽然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初步搭建了市、区、街(乡镇)三级审核的架构,但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尤其是街道一级住房保障职能不明确,没有独立的部门对保障性住房进行政策宣传、入户调查、审核公示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管理,尤其是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其主要工作在于加强后期管理,后期动态监管、定期审核等工作人员的缺乏,必将影响了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推进。

(六)大市政配套难,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由于保障性住房都处于城市边缘地带,没有现成的市政基础设施可利用,政府缺乏庞大的资金配套建设红线外的市政基础设施,如周边道路工程、随路管线、电力工程、专业管线等。

三、十二五期间房山区住房保障供给与需求预测(一)廉租住房需求预测根据北京市及房山区廉租住房准入标准,截止2007年底,全区共有城镇低保家庭3767户(人均月收入330元),人均住房面积低于7.5平方米的低保家庭为502户(到2010年10月已申请廉租住房补贴家庭251户),住房困难户约为7:1,廉租住房扩大覆盖面后(人均月收入580元),按市住建委2000户抽样调查增加户数比3.1计算,最低收入家庭预计为11678户,住房困难户约为1668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