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习题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习题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习题[基础巩固]1.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2.1882年春,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到欧洲考察。

柏林大学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德国情况和日本最为相似。

德国虽设有议院,但贤明皇帝高高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如今日本开设有议院,亦不可以议院的多数决定事项。

”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3.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保障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4.日本所以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之政治前提是( )A.实施明治维新B.发动甲午战争C.引进欧美科技D.殖产兴业5.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战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这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6.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材料二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

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材料三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

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

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之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之具体表现。

并说明“武士阶层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的原因。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了明治维新具有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的具体表现。

[能力提升]1.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的成果,又兼日本特色。

和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征是(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B.采用近代的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的市场D.发展近代的教育,培养建设人才2.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③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已经崛起为东方强国,其相关内容不包括 (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B.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C.建立起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D.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4.日本的1889年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这一规定说明日本的1889年宪法 (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5.19世纪70年代有一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人说:“我们的历史从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6.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于中国。

但在20世纪初年,大量的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传入到中国。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 (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7.下表为1800—1950年东京的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8.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日本逐步收回了国家主权uan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情况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材料二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大阪纺织工厂材料三明治维新时期兴办的小学穿西服的官员材料四贫苦的农民儿童在做模仿甲午战争的游戏(1)结合材料,指出明治维新的发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四反映出明治维新有哪些局限性?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领导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领导进行的,两者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答案:A2,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德日在立法权上受皇帝制约,代议制并不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问题,故B项错误;从柏林大学教授的话可以看出:德日都设议院,但议院权力薄弱,皇帝掌握的行政权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项正确;德日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C3,解析:改革派掌握政权,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答案:D4,解析:该题考查明治维新的作用。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答案:A5,解析: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时代的军国主义传统,利用战争为本国资产阶级掠夺资金和市场,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答案:B6,答案:(1)地位高、责任大;经济贫困;冒险精神。

(2)表现:废除等级制(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说明:成功领导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发展。

(3)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带有军国主义色彩。

具体表现:保留天皇制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能力提升]1,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实行自由主义政策,而明治政府却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2,解析: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期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答案:C3,解析: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表现在经济、军事、政治、国家主权等各个方面,但此时的日本仅仅是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因而A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4,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万世一系”,由此可知,应选C项。

答案:C5,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提供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这时的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的初期,正开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国家。

答案:A6,解析:解题关键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说明此时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C符合题意。

A、B是原因之一;D本身有误。

答案:C7,解析:东京是日本的都城,表格中人口数的趋势是飞速增长,再结合时间,可以判断这是日本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它是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而加快的,故选B。

1800年时,日本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A说法错误;C不符合明治维新的史实,因为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D从题干表格中无法看出。

答案:B8,解析:1889年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日本教育改革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

故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D9,解析:第(1)问要从日本的近代化及摆脱了民族危机等方面组织答案。

第(2)问要从封建残余及军国主义扩张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民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推行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