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大过关
(1) 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g 时,反应恰好完成。
(2) 计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4、向盛有 12.60g 碳酸氢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 100.5g 硫酸溶液恰好反应。反应过程 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 药品的起始质量为 200.0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
乙
丙
丁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 /g
100
100
100
300
加入 AgNO3 溶液的质量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物的质量
1.435 2.87
2.87
5.74
/g
(1) 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 (填甲、乙、丙或丁)的实验。 (2) 请计算海水中的氯化物(以氯化钠计算)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离子符号)
(填
剩余一种为 b 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 分。
pH 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
19、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
0. 73%的稀盐酸,反应
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
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 ( 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程需补充 1.12 铁元素,则服用药物中的铁元素相当于需要硫酸亚铁晶体(
FeSO4· 7H2O)
多少克?
⑶若硫酸亚铁是由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得,且反应后的溶液经过降温恰好完全转化为硫酸 亚铁晶体( FeSO4· 7H2O)(假设溶质和溶剂均无其他损失),要得到上述的硫酸亚铁晶 体( FeSO4· 7H2O),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⑴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铁强化”酱油已经面市。根据卫生部铁强化剂添加标 准,每 100ml 酱油中铁营养剂添加量是 200mg,该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为 12.5%。根据实
验测得,酱油中铁只有 10%能被人体吸收,以某人一天使用 酱油中吸收的铁
16ml 该酱油计算,他一天从
元素是多少毫克?
⑵某贫血患者除正常饮食吸收铁元素外,还需服用含铁元素的某种药物。若治疗一个疗
盐酸充分反应,然后测剩余盐酸的量,根据消耗盐酸的量最终求得碳酸钙的含量。
( 4) g Ca(OH) 2。
澄清石灰水中的 Ca(OH)2 含量很少, 100 g 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含 0.15
【方案设计和实施】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 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澄清石灰水
0.1%)
13、化学小组同学取某黄铜 ( 铜和锌的合金 ) 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他们取该黄铜样品碎屑 50g,把 200g 稀硫酸分 4 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人稀硫酸质 量/g
剩余固体质量 /g
第1次 50
43.5
第 2次 50
37.0
第3次 50
33.75
第 4次 50
33.7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
100 g 222.8 g
200 g 320.6 g
300 g 418.4 g
400 g 518.4 g
总质量
【分析和评价】
( 1)方案 1 和方案 2 中合理的是
是
。
,原因
( 2)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
因是
2NaHCO3+H2SO4 = Na 2SO4 + 2H 2O + 2CO2↑
回答下列问题:
( 1)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的时间约为
。
( 2 )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完全反应时,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为
。
( 3 )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5、为了对海水中的氯化钠 (假设以 NaCl 计 算)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同 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次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mL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40
16
40
12
40
8
40
8
求: (1)20g 此样品中 Cu 的质量
(2) 样品中 CuO的质量分数
(3) 用氢气充分还原 5g 此样品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5、把 4g 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O2 质量 (g) SO2 质量 (g)
第一次 3 6
第二次 4
第三次 6
(1) 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 S、O2、生成的 S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____;
(2) 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 SO2 多少克? (3) 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 SO2 的质量 .
6、取 145mL稀盐酸(密度为 1.1g/cm 3),跟 53g 含杂质(该杂质不与盐酸、生成物反
。
( 3)要使用 【查阅资料】 ( 3)中介绍的方法, 还需要学习的是
。
【结论】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18、已知 M、 N 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 的 M中不断滴加 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 pH,如图所示。
(1)M 是 式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2) 反应过程中,老师取 a、 b、 c 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 溶液 pH,用其它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17、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 量。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 1)
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 D 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这些物质
不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 2)
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 3)
常见的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将碳酸钙粉碎,加入已知浓度的过量
(2) 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 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 。
(3) 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 pH 的变化数 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 ( 稀盐酸的密度取 l.0 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I=NaCl+H2O)
( 1)补液盐中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
是
。
pH 有重要作用的
( 2)按照说明书中一天的用量,由该补液盐补充的钾元素质量
是
g。
( 3)若在家中按照该补液盐中钾元素和钠元素的质量比,临时配制 钠元素全部由 NaCl 来提供,则需要用(写计算式即可) 来代替原配方中的 NaHCO3。
1 包补液盐。如果 g NaCl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 a 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到
。
结论:是 b 处或 c 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溶液,观察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结论 为 c 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
烧杯 ③ 10 30
烧杯 ④ 10 40
烧杯⑤
10 50
(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若将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容器内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质 量是多少?
4、某样品为 Cu 和 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 CuO的含量,取用 20g 此样品,分四次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 . 相应数据见下表:
2、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
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
50g 碎纸样
品。分别在 5 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
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
0.88
1.76
X
量/g
3.52 3.52
( 1)表中 X 的值为
应,也不溶于水)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9.8g 二氧化碳。计算:
(1)所用稀盐酸中 HCl 的质量分数; ( 2 )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3 )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 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取样品质量( g) 取稀硫酸质量( g) 产生气体质量( g)
( 3)通常完成这个实验大约需 10%的盐酸 5 mL,这是微型实验用药量的多少倍?
12、将 50gCaCl 2溶液与 70 克碳酸钠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 请计算:
115g 溶液。
( 1)反应后生成 CaCO3 沉淀的质量为
。
( 2)参加反应的 Na2CO3 的质量。
(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长颈漏斗下部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 3)加入药品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记录数据如下:
。 。
。
钙片质 量
25 g
空洗气瓶质 量
100 g
澄清石灰水的质 量
200 g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 质量
300.4 g
方案 2: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 量。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 100 g ,加入钙片质量为 25 g ):
20、化学科技小组同学将 13.9g 含杂质的纯碱样品 (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 与 9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