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火山碎屑岩

第8章 火山碎屑岩

大小: 大小:2mm~3mm 外形: 外形:常呈棱角状,部分保持原来晶形;裂纹发育
常见的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黑云母、 黑云母、角闪石
1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 主要为透长石 性至基性斜长石, 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 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 形程度, 明显的裂纹。 明显的裂纹。
2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除上述构造外,有时还见气孔、杏仁构造、斑杂构造(火 ( 山碎屑物在颜色、 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 且无排列性, 山碎屑物在颜色 、 粒度 、 成分上分布不均 , 且无排列性 , 而 表现出的一种杂乱构造) 表现出的一种杂乱构造 ) 等,甚至在某些火山细屑岩中还见 有生物搅动构造及实体化石。
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概述
1、什么是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 是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 经空气或水介质的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经空气或水介质的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特殊性: 特殊性:介于火山岩与沉积岩之间的岩石类型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出现普遍,形状多样, 弧面棱角状玻屑 出现普遍,形状多样,镜下 常用弓形、镰刀形、月牙形、鸡骨状、管状、 常用弓形、镰刀形、月牙形、鸡骨状、管状、海绵 骨针状、不规则尖角状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 骨针状、不规则尖角状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
弧面棱角状玻屑(据赵澄林,1993)
2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一步:按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三种成因类型 向熔岩过渡类型 火山碎屑岩类
(熔岩物质70%-50%;火山碎屑物质30%-50%) (火山碎屑物质>90%)
向沉积岩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90%-10%) 第二步:按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五种岩石类型 火山碎屑熔岩 熔结火山碎屑岩(以塑变碎屑为主) 火山碎屑岩
岩屑(岩石碎屑) 岩屑(岩石碎屑) 晶屑(晶体碎屑) 晶屑(晶体碎屑) 玻屑(玻璃碎屑) 玻屑(玻璃碎屑)
(二)正常沉积物 (三)熔岩物质等
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一)火山碎屑物质 1、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可由微细粒至数米的巨块。)
(1)刚性岩屑:成岩岩石碎屑(已凝固的熔岩、火山基底或管道的围 (1)刚性岩屑: 刚性岩屑
岩,当火山爆炸时冲碎而成。)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1mm~ 大小:1mm~ >1mm
(2) 塑性岩屑 (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熔浆冷凝岩屑 熔浆冷凝岩屑
(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
玻璃质结构; 玻璃质结构; 形状特殊: 形状特殊: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
2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3、颜色: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特殊鲜艳的颜色,如浅红、紫红、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特殊鲜艳的颜色,如浅红、紫红、 嫩绿、浅黄、灰绿等。它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嫩绿、浅黄、灰绿等。它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颜色主要取决于物质成分:
中基性--色深,为暗紫红、 中基性--色深,为暗紫红、墨绿等色 --色深 中酸性--色浅,常为粉红、 中酸性--色浅,常为粉红、浅黄等色 --色浅
颜色其次也取决于次生变化:
如绿泥石化--绿色 如绿泥石化--绿色 -- 蒙脱石化--赤灰白、 --赤灰白 蒙脱石化--赤灰白、浅红色
2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节
概述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树枝状、纺缍状等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 形如纺缍、椭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旋扭 纹理和裂隙,并具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
9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2、晶屑 :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节
概述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物质成分 (一)火山碎屑物质
2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松散层构造:在熔结凝灰岩之下,经常出现一些松散层,这 在熔结凝灰岩之下,经常出现一些松散层,
是熔结凝灰岩的特征。其成因是由于熔结凝灰岩底部散热快, 是熔结凝灰岩的特征。其成因是由于熔结凝灰岩底部散热快, 而凝灰物质未经熔结而成; 而凝灰物质未经熔结而成;或为凝灰物喷发降落之前原基岩风 化的产物。 化的产物。
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但在水携或风携的火山 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
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 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有 时也可见到粒序层理。 时也可见到粒序层理。
如果呈浮岩块喷发物,堆积在空气介质中,较大的浮演化堆积在离火山 口不远的地方,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自下而上粒度变小,可形成正粒序层理; 如降落到水盆地中,浮岩碎块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漂浮在水面,比那些粒 径小且不含或者少含气孔的火山碎屑物沉积推迟,便形成逆粒序层理。
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概述
3、矿产及油气意义
(1)矿产丰富: (铁、铜、钼、镍、铂、铀等) )矿产丰富:
地区 盆地 油田
阿南
层位
主要岩性
储层物性特征
内蒙
二连
阿北
哈南
(2)重要的油 ) 气储集体: 气储集体:
临盘 山东 济阳 滨南 天津 黄骅 风化店
渤海 海域
辽东湾 锦州 20-2 渤中 石臼陀
1、喷发的细小火山碎屑物围绕降落的雨滴粘聚增大而形成。这种泥球大小 不一,多产在凝灰岩中,其成分和凝灰岩相同。 2、火山碎屑围绕某一质点滚动、粘聚增大而形成。 3、在海盆波浪的作用下,极细的火山碎屑物与水体中分散存在的硅胶,及 较大的晶屑和玻屑为核心,滚动粘聚增大而成。 4、具有层状多圈的同心纹状的包壳的泥球,多数是陆上喷发物围绕雨滴降 旋转而凝聚成小的泥球之后,被大风吹入远离火山口的湖盆或者海盆中,再 经波浪搅动,加积增大而成。
具暗影者示轻微磨蚀现象,张家口-宣化一带中生界凝灰岩
1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不甚普遍, 浮石状玻屑 不甚普遍,是没有彻底炸碎的弧 面棱面状玻屑,内部保留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 面棱面状玻屑,内部保留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 在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出现较多。 在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出现较多。
塑性玻屑, 假流纹构造
福建,永泰,下白垩统,石帽山组 1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二)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正常沉积物、 一般以填隙物的形式出现 熔岩物质- 熔岩物质-向熔岩过渡 正常化学沉积物质-向沉积岩过渡 正常化学沉积物质-
1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节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节
概述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概述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18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1、结构
粒度是主要的结构参数 火山碎屑物的分选和磨圆都很差
通用的粒级划分
火山集块(>64mm) 火山角砾(64~2mm) 火山灰(2~0.01mm) 火山尘(<0.01mm)
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概述
2、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
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均有分布, 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均有分布,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 火山活动地带,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分布非常广泛。 火山活动地带,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分布非常广泛。
中国火山分布在 成因上与两大板块边 缘有关:一是受太平 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 响,形成我国东部大 量的火山。另一是受 印度板块碰撞的影响 ,形成了青藏高原及 周边地区的火山的分 布。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 洁,具不规则裂纹及 港湾状熔蚀外形。 港湾状熔蚀外形。
1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黑云母、 黑云母、角闪石晶屑 常具弯曲、断裂及暗化现象。 常具弯曲、断裂及暗化现象。
长石晶屑
渤海海域钻孔岩心,中生代凝灰岩 ( 自然断面 , ×1200)
1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3、玻屑 :火山玻璃的碎屑(酸性和中酸性熔浆生成的玻屑折光率在1.48~1.51之间)
玻 屑: 0.1~0.01mm,(很少超过2mm)
火山灰: 火山灰: 2~0.01mm 火山尘: < 0.01mm 火山尘: 弧面棱角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