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碎屑岩
2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松散层构造:在熔结凝灰岩之下,经常出现一些松散层,这是
熔结凝灰岩的特征。其成因是由于熔结凝灰岩底部散热快,而 凝灰物质未经熔结而成;或为凝灰物喷发降落之前原基岩风化 的产物。
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但在水携或风携的火山
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有 时也可见到粒序层理。
19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专属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
(火山集块>50%) 集块岩
火山角砾结构 (火山角砾>75%) 火山角砾岩
凝灰结构
(火山灰+火山尘>75%) 凝灰岩
碎屑形态特点:
塑变碎屑结构 (主要由塑变碎屑组成) 碎屑熔岩结构 (基质为熔岩结构) 沉凝灰结构 (指混入正常沉积物而言)
如果呈浮岩块喷发物,堆积在空气介质中,较大的浮演化堆积在离火山 口不远的地方,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自下而上粒度变小,可形成正粒序层理; 如降落到水盆地中,浮岩碎块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漂浮在水面,比那些粒 径小且不含或者少含气孔的火山碎屑物沉积推迟,便形成逆粒序层理。
2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一般以填隙物的形式出现
熔岩物质-向熔岩过渡 正常化学沉积物质-向沉积岩过渡
1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2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2、构造:
假流纹构造:由塑性的玻
屑、浆屑平行排列形成的类似流 纹的一种构造。
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 根据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 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 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21
弧面棱角状玻屑(据赵澄林,1993)
具暗影者示轻微磨蚀现象,张家口-宣化一带中生界凝灰岩
1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浮石状玻屑 不甚普遍,是没有彻底炸碎的弧 面棱面状玻屑,内部保留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在 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出现较多。
浮石状玻屑(据赵澄林,1993),张家口-宣化一带中生界凝灰岩 15
碎屑成分: 岩屑、晶屑为主,玻屑少见 基质主要为火山玻璃或火山岩
结构构造: 具碎屑熔岩结构,块状构造
按主要粒级碎屑划分为:
集块熔岩 角砾熔岩 凝灰熔岩
3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基性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为熔岩流和熔岩被
3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石英晶屑表面极为光 洁,具不规则裂纹及 港湾状熔蚀外形。
1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黑云母、角闪石晶屑 常具弯曲、断裂及暗化现象。
长石晶屑
渤海海域钻孔岩心,中生代凝灰岩 ( 自然断面 , ×1200)
1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3、玻屑 :火山玻璃的碎屑(酸性和中酸性熔浆生成的玻屑折光率在1.48~1.51之间)
玻 屑: 0.1~0.01mm,(很少超过2mm) 火山灰: 2~0.01mm 火山尘: < 0.01mm
玻屑
刚性玻屑
弧面棱角状 浮石状
塑性玻屑
1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弧面棱角状玻屑 出现普遍,形状多样,镜下
常用弓形、镰刀形、月牙形、鸡骨状、管状、海绵骨
针状、不规则尖角状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
分 布: 主要产于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 屑流与侵入状的熔结凝灰岩体中。
按主要粒级碎屑划分为:
熔结集块岩 熔结角砾岩 熔结凝灰岩(分布最普遍)
33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3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颜色主要取决于物质成分:
中基性--色深,为暗紫红、墨绿等色 中酸性--色浅,常为粉红、浅黄等色
颜色其次也取决于次生变化:
如绿泥石化--绿色 蒙脱石化--赤灰白、浅红色
25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岩,当火山爆炸时冲碎而成。)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1mm~ >1mm
(2) 塑性岩屑 (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熔浆冷凝岩屑
(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
玻璃质结构; 形状特殊:断面呈火焰状、撕裂状、
树枝状、纺缍状等
8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火山弹:是由于塑性熔浆团在空中旋转而成, 形如纺缍、椭球、麻花、陀螺、梨状等,表面具旋扭 纹理和裂隙,并具一层淬火边,大者可达数米。
18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1、结构
粒度是主要的结构参数 火山碎屑物的分选和磨圆都很差
通用的粒级划分
火山集块(>64mm)
火山角砾(64~2mm)
火山灰(2~0.01mm)
火山尘(<0.01mm)
火山灰由岩石、矿物、火山玻璃碎片组成 ,直径小于2毫米。火山灰不同于烟灰,它
坚硬、不溶于水。
9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2、晶屑 :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2mm~3mm 外形:常呈棱角状,部分保持原来晶形;裂纹发育
常见的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黑云母、角闪石
10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长石晶屑主要为透长石、酸 性至基性斜长石,有较高自 形程度,可见沿解理破裂及 明显的裂纹。
2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一步:按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三种成因类型 向熔岩过渡类型 (熔岩物质70%-50%;火山碎屑物质30%-50%) 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物质>90%) 向沉积岩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90%-10%)
第二步:按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五种岩石类型 火山碎屑熔岩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火山泥球构造:(包括火山泥球、火山豆石、凝灰岩球、火
山雹石等):呈球状,内部为较粗的火山灰屑或晶屑,边部为
极细的火山尘等所构成的同心纹层构造。
成因机制可能有四种:
1、喷发的细小火山碎屑物围绕降落的雨滴粘聚增大而形成。这种泥球大小 不一,多产在凝灰岩中,其成分和凝灰岩相同。
熔结火山岩类
3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弱熔结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在长石(Fl)、辉石(Px)晶屑间分布 着棱角状(C)、扁平状(P)玻屑,一些玻屑在晶屑附近出现弯曲变形 ,显示了轻度熔结特征。单偏光。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塑性玻屑 是炽热的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 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定向排列,且相互粘连熔 结在一起而成。强烈塑变玻屑显流纹状,通称假流纹 构造。
塑性玻屑, 假流纹构造
福建,永泰,下白垩统,石帽山组 1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二)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6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物质成分
(一)火山碎屑物质
岩屑(岩石碎屑) 晶屑(晶体碎屑) 玻屑(玻璃碎屑)
(二)正常沉积物 (三)熔岩物质等
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二节、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一)火山碎屑物质
1、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可由微细粒至数米的巨块。)
(1)刚性岩屑:成岩岩石碎屑(已凝固的熔岩、火山基底或管道的围
《沉积岩石学》
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1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组分特征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第四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六节 火山碎屑物(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第六节 火山碎屑岩的研究方法
2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除上述构造外,有时还见气孔、杏仁构造、斑杂构造(火 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性,而表 现出的一种杂乱构造)等,甚至在某些火山细屑岩中还见有生 物搅动构造及实体化石。
24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3、颜色:
第三节、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特殊鲜艳的颜色,如浅红、紫红、 嫩绿、浅黄、灰绿等。它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熔结火山碎屑岩(以塑变碎屑为主) 火山碎屑岩 (无或很少塑变碎屑) 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质90%-50%) 火山碎屑沉积岩 (火山碎屑物质50%-10%)
27
第八章、火山碎屑岩
第四节、火山碎屑岩的分类
第三步:按照碎屑粒度和各粒级组分的相对含量-划分为三个基本种属
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之间的过渡型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等) 第四步:按碎屑物态、成分、构造等依次作为形容词命名
砾间原生、次生孔、缝, 构造裂缝,凝灰岩中溶 孔,溶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