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心理学-视觉PPT(共48页)

环境心理学-视觉PPT(共48页)


视觉的基本现象
(六)、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 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 颜色对比两种。
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 和游标敏度三种。
视觉的基本现象
(三)、颜色混合
什么是颜色: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 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势的波长不 同,色调也就不同。如果700毫微米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去是 红的。
实验: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 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 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 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结果有90%的人 都认为:“木棍是弯的”。
视觉刺激
世界中充满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光波,即380-780nm的光波,这就是视觉的适宜刺激 。
明度的差别阈限在光强为中等强度时,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对 大约从10-6到107烛光/平方米的光强作出反应。
(二)、视敏度
视觉的基本现象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 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常用视角大小来表示
所谓视角,即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 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 你能够看清一个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所对视角 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
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 圆周上各种色调的饱和度最高;离 开圆周,距中心越近,颜色越不饱 和。
从图中可以看出,很明或很暗的颜 色都是比较不饱和的,只有中等明 度的颜色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饱和
(四)、色觉缺陷
视觉的基本现象
指辨色能力异常。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色觉正常的人 可以用三种波长的光来匹配光谱上任何其他波长的 光,因而称三色觉者。
宇宙中能够产生光线的物体叫光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 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线混合而成。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产生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经 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光线主要是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
2、视觉的如何形成? (视觉的生理机制)
人能看到一个具体的物体如树木,是通 过光把树木反映到人的眼睛,从角膜进 入眼,角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膜。然 而,光通过虹膜(眼前部含色素的薄 膜),中间是瞳孔。虹膜通过收缩瞳孔 控制光的进入量。(强小弱大) 晶状体把 光投射到视网膜上。角膜进行最大的屈 光,而晶状体悬器精致地聚焦。
物体表面的反射率高,显得白;反射率低,显得黑。 举例:白纸,反射率高,显白。煤,反射率低,黑。
光源的照度越高,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越大看上去就 越明亮。
3、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对大约从10-6到107烛光 /平方米的光强作出反应。所以, 10-6 烛光/平方米是视 觉系统明度的绝对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主要内容
1、何谓视觉?视觉刺激是什么? 2、视觉是如何形成?(视觉的生理机制) 3、视觉的基本现象有哪些? 4、人的视觉空间有多大? 5、视觉理论在环境设计中有哪些应用?
1、何谓视觉?视觉刺激是什么?
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是人类最重要
的一种感觉。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 枢机制。
视觉的机制不仅把神经兴奋从外周传入 中枢,而且对输入的信号进行了加工处 理。这对各种视觉现象的产生有重要的 意义。
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 信号的加工。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 抑制的现象。(马蹄蟹实验)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同灰度区的交界处会看到比较亮和比较暗的两条窄环:亮环在b点上,
暗环在c点上。b和cd区的亮度都是均匀的,然而看起来b点却比ab区亮,而 c点又
比cd区暗,这说明感觉的变化和光强的变化并不完全对应(图2)。
3、视觉的基本现象有哪些?
明度与视亮度 视敏度 颜色混合 色觉缺陷 视觉对比 视觉后像和闪光融合
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 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 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 色弱患者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
色盲
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 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
这种人一般缺乏锥体系统。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他们的视 觉都是棒体视觉。 这种病人很少见,在人口中只占0.001%。患局部色盲的人 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 得多。 局部色盲\红绿盲 \紫色盲 (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 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 和的。例如鲜红等。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它色调的颜色,是不 饱和的颜色。例如粉红等。
在颜色纺锤体中, 垂直轴代表明度的变化,上端是白 色,下端是黑色,中间是灰色。
纺锤体的圆周代表各种不同的色 调,依红、橙、黄……紫列。
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 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 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 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 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国画中的乌云托月
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
马赫使用一个黑白组成的圆盘(图1),当圆盘高速旋转时,在圆盘3个不
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明度与视亮度
1、何谓明度?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 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明度看上去越 暗.
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 表面的反射系数。
2、何谓视亮度?
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 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