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痤疮PPT课件

痤疮PPT课件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
❖ 1.肺经郁热:肺主表,外合皮毛,如果热邪侵犯肺经,或嗜食辛辣油腻之品 ,使肺经郁热,则肺卫失宣,皮毛被郁,导致颜面胸部起丘疹、红疱,或 痛或痒。
❖ 2.胃肠积热: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均上行于面部,由于素体胃肠有热 ,或暑热侵犯胃肠,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胃肠积热或湿热 内蕴,积热循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上行于面部,郁聚于毛孔则发本 病。此类痤疮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伴有便秘症状。
LOGO
1
痤疮
纲目
1
基本概述
2
临床症状
3
鉴别诊断
4
病因病机
5
治疗手段
6
调护预防
2
LOGO
Hot Tip
1
现代医学描述
❖多发人群 ❖好发部位 ❖皮损表现 ❖自觉症状
3
LOGO
Hot Tip
1
现代医学描述
❖ 痤疮,俗称“暗疮”“青春痘”,是发生于青春期 和成人期的毛囊、皮肤为主腺的慢性疾病,常发于 颜面及胸背部,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 肿等损害,部分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的斑痕。
24
LOGO
外用药使用的一般原则
❖ 并非仅在患处使用,而是整个发病区 ❖ 并非短时间应用,而是长时间应用 ❖ 开始时多用,以后改为维持 ❖ 指导患者应用,避免局部刺激作用
25
LOGO
其它治疗
❖ 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抗炎 ❖ 冷冻:起动自身免疫反应 ❖ 粉刺排出 ❖ 物理疗法:激光
26
LOGO
2 病因(传统医学)
21
LOGO
目前常用的外用药物
❖ 过氧化苯甲酰 ❖ 红霉素 ❖ 维甲酸 ❖ 磷酸氯洁霉素 ❖ 壬二酸 ❖ AHA ❖ 醋酸锌 ❖ 丹参酮
❖ 烟酰胺 ❖ 安替舒通 ❖ 性激素 ❖ 皮质激素 ❖ 四环素 ❖ 灭滴灵 ❖ 氯霉素 ❖ 硫制剂 ❖ 水杨酸
22
LOGO
局部治疗
❖过氧化苯甲酰:一种抗菌、氧化作
17
LOGO
抗生素治疗的现状
❖ 应用最多,但疗效常常令人失望 ❖ 目前缺乏剂量-疗效的研究 ❖ 作为第一线药物具有经验性和习惯性
18
LOGO
系统治疗
❖维甲酸:抗增生,抑角化,减
少皮脂分泌,减少炎症反应 ❖剂量不应超过0.5mg/kg/d
10~20mg/d ❖疗程4-6月 注意:勿与四环素类同时使用
❖ 3.血瘀痰结:湿邪 日 久凝而化痰,湿热或痰热郁久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疲 血内停,再与痰邪相结,痰疲阻于局部,形成结节、瘫痕困。
27
LOGO
治疗手段(传统医学之方剂)
1.肺经郁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 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 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 粑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粑叶,桑白皮,知母, 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19
LOGO
维甲酸(Isotretinone)
❖ 严重的痤疮 ❖ 常规治疗无效的中度痤疮 ❖ 明显的瘢痕形成而且病情进展(无论痤疮轻重) ❖ 明显的心理压力(无论痤疮轻重) ❖ 几种变异的痤疮:
▪ 爆发性痤疮、面部脓皮病、G-细菌性毛囊炎
20
LOGO
系统治疗
抗雄激素:
❖口服避孕药:达英-35 ❖螺内酯 ❖西咪替丁 200mg tid 4~6周 ❖丹参酮
❖ 1 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的,油性肤质在夏季时,皮脂腺分泌增强。
❖ 2 放任细菌过度生长,皮脂腺中的病毒丙酸杆菌过度繁殖,造成毛 囊发炎。
❖ 3 不护理肌肤导致毛孔堵塞,毛囊发炎、过度角化,会阻塞毛孔, 产生粉刺。
❖ 4 身体内分泌因素,有的人皮脂腺敏感,只要内分泌稍有波动,就 会长出,尤其在月经前后、熬夜、压力增大时。
4
LOGO
粉刺
5
LOGO
丘疹、脓疱
6
LOGO
结节、囊肿
7
LOGO
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度
表24-1 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pillsbury)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特点
Ⅰ度(轻度)
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
Ⅱ度(中等度) Ⅲ度(重度) Ⅳ度(重度~集簇性)
有粉刺,伴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至50个 之间
大量的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损害,分布广泛,总病灶 数在51至100个之间,结节少于3个。
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疼痛并形成囊肿, 病灶总数多于100个,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
8
LOGO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 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 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 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 5 情绪不稳定因素,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皮脂腺 分泌失调,使症状加重。
❖ 6 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 因素,紫外线照射等对痤疮的发生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
11
LOGO
发病机制
12
LOGO
发病机制
13
LOGO
发病机制
14
LOGO
痤疮的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1:与酒糟鼻鉴别, 后者是发生在鼻 部局部皮肤潮红、 油脂多,进而出 现红色小丘疹、 脓疱,严重者鼻 端肥大、毛囊口 明显扩大而形成 鼻赘。
9
2:与黄褐斑鉴 别,后者多见于 中青年女性,表 现为额、眉、颊 、上唇等处的淡 褐色或黑色斑片 ,形状不规则。
LOGO
10
LOGO
2
病因(现代医学)
皮脂过度分泌 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 痤疮杆菌的增殖 宿主的炎症反应
15
LOGO
治疗手段(现代医学)
1:系统治疗
抗生素疗法、 性激素疗法、 维甲酸疗法
治疗手段
2:局部治 疗
3:其它治 疗
16
LOGO
系统治疗
抗生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片500mg bid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50~100mg bid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罗红霉素 ❖林克霉素类:克林霉素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 替硝唑
用剂角质松解剂 溶解角质、杀菌,并有干燥、地酸 ❖维甲酸类:0.025%维A酸乳膏
阿达帕林凝胶
❖激素类
23
LOGO
理想的痤疮外用治疗药物
❖ 高效能透入毛囊皮脂腺内 ❖ 局部不被代谢 ❖ 最少进入真皮被机体吸收 ❖ 高效能地作用痤疮发病的四个因素 ❖ 最少的局部副作用 ❖ 最好的病人依从性
2.肠胃积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 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 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 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