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八章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八章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三组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案
第一项 速度 力量 耐力
第二项 力量 速度 力量
第三项 耐力 耐力 速度
运动员经过3个月训练后身体机能水平都有一定的 提高,但第1组除了无氧代谢能力增加外,有氧代谢能 力也较其余两组有明显改善。
运动训练的负荷相同时, 训练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 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从生物化学观点来看,首 先应进行速度练习,最后 进行耐力训练。
2.脂类代谢
构膜的主要物质 对神经系统更为重要
脂肪需求量的年龄变化
年龄
需脂肪量(g · kg-1 · d-1)
5~6岁 10~11岁 16~18岁
摄入不足
2.5 1.5 1.0
影响发育
脂肪过多→肥胖→血脂升高
儿童少年运动时脂类代谢的特点
脂肪动员与肌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高于成人。在运 动中,儿童少年更多地依靠脂肪酸氧化来供能,从而 可以补偿运动过程中糖酵解能力的降低,维持适当的 血糖浓度,对维持儿童少年的耐力性运动能力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有氧和无氧代 谢的能力。 但是,其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训性与机体的生长发育 程度有关。 所以,儿童不宜过早的进行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而 要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三、儿童少年代谢调节的特点
激素调节 • 激素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与物质
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蛋

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完全骨折 易弯曲变形
2. 肌肉
结 构 特 点
功 能
含水量较多 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类较少 肌原纤维少
收缩能力弱 耐力差 易疲劳 恢复快
二、儿童少年的代谢特点
(一)儿童、少年物质代谢的特点
1. 糖代谢
肌糖原含量低
糖酵解酶活性 低(特别是 PFK)
糖酵解能力低于 成人,且年龄越 小差别越明显
超负荷原则 专门性原则
科学训练
全面训练原则 可逆性原则
二、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的生化依据
不宜过多地采用耐力性、力量性练习,特别要避免单 调、静止的力量练习。 有氧代谢的低负荷、多次重复(12-15次)的力量训 练对儿童少年的身体机能有益无害。
三、适宜运动负荷的生物化学分析
(一)运动负荷和强度 • 1.注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
第三节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效果的生化评定
一、无氧代谢能力的生化评定
(一)磷酸原供能能力的间接 测定
• 根据马格丽娅(Margaria) 台阶实验测定运动时最大输 出功率。
• 最大功率输出越大,ATPCP供能能力越强。
(二)用血乳酸来评定无氧代谢能力
采用血乳酸含量来评定运动员糖酵解的能力。 400m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低于10mmol/L,说明糖酵解 能力低,如达14~15 mmol/L,说明糖酵解能力高。
白质合成,脂肪动员和糖异生等 的作用。
运动对GH分泌的影响
运动训练并不能改变儿童 少年安静时GH的分泌水平,但 是急性运动可以促进儿童少年 GH的分泌,从而使血清GH浓度 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机体的 生长发育状况有关。
性激素
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是雄性激素, 其主要成分是睾酮。 肌肉、骨骼生长明显加快,瘦体重、 肌肉力量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增强; 男女之间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差异,是 导致男女运动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之 一。
但是青少年运动员在全力跑400m的成绩和成人基本相同, 但跑后即刻及其恢复期中的血乳酸值均低于成人,在评定 时必须注意。
二、有氧代谢能力的生化评定
(一)乳酸阈
乳酸阈功率或跑速是评定有氧代 谢能力的方法。 乳酸阈跑速越快或功率越大,则 有氧能力越强。 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的乳酸阈 明显低于成人。
(二)12min运动测试法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儿童少年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 生长发育。
但是,长期大强度的训练会影响儿童少年性激素的分 泌,从而延缓其生长、发育。
在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 ,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供给。
第二节 科学安排儿童少年体育教学 与业余训练的生化依据
一、体育教学和训练原则的生化依据
最适宜的运动持续时间; • 2.同一时间的运动注意强度
的掌握,使机体出现最明显 的超量恢复。
(二)休息时间
休息间歇的长短取决于能源物质 的恢复速度。
儿童少年运动后磷酸原的恢复和 乳酸的消除速度比成人快。
适当缩短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 增加运动密度来提高运动负荷。 距离或时间应比成人短一些。
四、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的生化分析
第八章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 生化特点与评定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少年运动器官的化学组成。 2.掌握儿童少年的代谢及代谢调节的特点; 3.掌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合理安排适宜运动负荷的生
化依据及儿童少年体育锻炼效果常用的评定方法; 4.熟悉儿童少年进行体育教育与训练的原则的生化依

运动系统
氧运输系统
运动能力
可氧化的肌糖原 含量低
糖的有氧氧化能 力低
血糖的维持
肝糖原的储量低
中枢神经系统摄 取血糖的比例高
儿童少年维持血糖的能力低
在长时间运动时,年龄越小 越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
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宜进行长 时间的耐力运动
儿童青少年糖需要量
年龄(岁)
4~7 8~13 14~17
糖需要量g/d
280~300 350~370 450~470
12min运动测试法是评定机体最大 有氧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 12min跑的距离越长,跑后血乳酸 消除速度越快,这是有氧代谢能 力强、身体机能状态好的表现。 反之,是有氧代谢能力差、训练 水平低的表现。
三、身体机能状态的生化评定
(一)血红蛋白
Hb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与 耐力有密切关系。 儿童少年在体育锻炼中,Hb含 量增加,是体育锻炼效果好和 身体机能增强的一种表现。
儿童少年体内水的含量
水占成人体重百分比
40%

60%
儿童少年需水量年龄变化(g·kg-1·d1)
年龄(岁)
需水量
6
100~110
14
70~80
18
40~50
在运动后应及时补水,以免造成累积性脱水,影响运动能力
水代谢的神经调节不完善
酸碱平衡
耐酸能力差 因此,儿童少年的耐酸能力是
限制其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物质、能量代谢
神经、体液调节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化学组成与代谢特点
一、儿童少年的化学组成特点
(一)体成分
与成人相比: 儿童少年体脂比例高,瘦体重
相对较低; 青春期:
男孩体脂减少,瘦体重增加; 女孩相反。
(二)运动器官的化学组成
1.骨骼
儿童少年,5:5
有机物 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成年人,3:7
培养 正确 的身 体姿
2.0~4.0 4.0~6.0
3.0 2.25 1.0~1.5
摄入不足
发育迟缓
4. 水盐代谢
儿童和成人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出汗量
900 800 700 60பைடு நூலகம் 500 400 300 200 100
0 儿童
成人
系列1
因此,儿童少年在运动时排汗量比成人低,故在高温、 高湿环境下运动,常因散热慢而发生中暑。
儿童少年骨骼肌中LDH和PFK的活性以及肌糖原含量 低→糖酵解能力低。
2. 有氧代谢
儿童少年有氧代谢能力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强,但女孩的耐力始终低 于男孩。 a、VO2max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但肌糖原储备量少,所以儿童的耐 力相对较差 b、Hb值低于成人,影响了氧的运输 能力。
3.运动对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肥胖的发 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身心健康。
3.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主要物质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百分比
45%
55%
蛋白质 其它
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百分比 20%
80%
其它 蛋白质
正氮平衡:蛋白质的合成大于分解
蛋白质需求的年龄变化(g/kg)
年龄
需蛋白质
6个月 4~7岁 8~12岁 12~15岁 成人
血液 碱储 备低
(二)能量代谢特点 1. 无氧代谢
儿童少年骨骼肌中能源物质的含量和动用量与成人的对比关系
能源物质 ATP CP 糖原
安静肌中的含量 不随年龄变化
低于成人 低于成人
运动时的动用量 与成人相同
与成人相同或较低 远远低于成人
故儿童少年ATP-CP系统供能能力较成人低。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好运动强度,以保证运动量的 完成。
(二)血脂
动脉粥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水平 密切相关,且从儿童早期就已经开始 。 儿童少年时期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与肥胖有密切关系 。 儿童少年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血脂成 分中TC和TG趋于健康水平,HDL-C 含量升高,而LDL-C含量下降是体育 锻炼效果好的良好表现。
本章内容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