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与致病机制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9
1.菌体的表面结构
关键一步:粘附(adhesion)与定植(colonization) 相关表面结构: ①黏附素(adhesin)
菌毛黏附素:革兰氏阴性菌表面 非菌毛黏附素:革兰氏阳性菌表面
②荚膜(capsules)和微荚膜:抗吞噬作用、抗补体作用 ③鞭毛 ④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4.排毒作用——除毒素、致癌物
Nanjing University
5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 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条件
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 定位转移(translocation)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
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
Nanjing University 6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virulence ),即致病性的强度。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11
2.侵袭性物质
侵袭(invasion):致病菌需要侵入宿主上皮细胞内或 更深层组织,或经血液散播至全身,到达适合其生 长繁殖的靶细胞,引起疾病。 侵袭素:
能特异性地识别宿主细胞膜上的多种蛋白, 使细菌能够直接粘附到细 胞膜上,进而激活信号通路,使细菌被卷入宿主细胞内。 例:福氏志贺菌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抗原性
蛋白质
差、60-80℃ 30分钟破坏
脂多糖
好、160℃ 2-4小时破坏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引起休克,发热,DIC等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Nanjing University 21
细菌侵入的数量
感染所需要细菌数量的多少取决于: 致病菌毒力强弱 宿主免疫力的高低
Nanjing Univers源自ty22细菌侵入的门户
致病菌具有各自特定的侵入门户,这与其生长繁殖所需 特定的微环境有关。
有一些致病菌的侵入门户不止一个
Nanjing University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非致病性分枝等
Nanjing University
4
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作屏障
避免进入吞噬溶酶体 防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结合 以“卷入吞噬作用”方式进入吞噬细胞 产生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H2O2等 合成丝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酯酶,使其丧失吞噬功能
Nanjing University
13
(2)产生IgA蛋白酶
——水解宿主黏膜表面的SIgA
(3)抗原变异:
23
谢谢!~
Nanjing University 24
Nanjing University
19
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的生物化学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Nanjing University
20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来源 存在部位 外毒素 内毒素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Nanjing University
15
外毒素(exotoxin)
外毒素的特征 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 选择性强 理化稳定性差 抗原性强 部分有超抗原性
合成代谢产物 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释放到菌体外,或溶解释放
Nanjing University
16
外毒素(exotoxin)
侵袭性酶(invasive exoenzyme):
降解和损伤组织细胞的酶类,破坏机体防御机制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12
3.逃逸机制
(1)抗吞噬和消化作用:
抗吞噬作用:具有荚膜和微荚膜的细胞 不完全吞噬(incomplete phagocytosi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10
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细菌附着在物体表面
合成分泌胞外多糖(EPS)与糖蛋白复合物,包裹自身 大量繁殖,形成微菌落 微菌sity Nanjing University
正常菌群与致病机制
Nanjing University
1
基本概念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 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 能使正常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 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还有少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为单肽链毒素。
Nanjing University
17
外毒素(exotoxin)
外 毒 素 的 分 类
Nanjing University
18
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的特征 脂多糖 菌体裂解释放 化学性质稳定 不能成为类毒素 免疫原性弱 毒性作用弱 无选择性
Nanjing University
7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毒力:侵袭力、毒素
侵入数量 侵入门户
Nanjing University
8
毒力
(1)黏附并定植于人体某种组织细胞 (2)适应特定环境,增殖,侵袭其他部位
侵袭力 (invasivenes s)
(3)抵抗或逃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4)释放毒素或诱发超敏反应
Nanjing University 2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 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 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 通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Nanjing University
3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修饰菌体表面抗原,协助致病菌逃离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
(4)干扰补体活性:
抑制补体活化或者灭活补体活性片段,抵抗补体的溶菌、调 理及趋化作用
Nanjing University
14
细菌的毒力:毒素(toxin)
毒素的分类 外毒素(exotoxin) 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 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