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10失业
• 影响二战以来自然失业率上升现象的因素:
•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 3.失业保险的影响。4.结构性失业增加
九、劳动力市场分割失业论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该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作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工 资、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安定等特定环境的初 级劳动力市场;另一类是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 劣和高度不稳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rate)确认的及时性不同
二、失业的类型
(一)按失业的表现形式划分(公开、非公开) (二)按失业的成因划分
( 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技术性、季节性)
(三)按失业的程度划分 在国际上,对失业程度的研究结果主要有两种: 1.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失业程度 2.衡量社会经济安全的失业程度
(四)按失业者的意愿划分(自愿、非自愿)
八、“失业回滞”论
• 失业不仅取决于当前产生它的因素,而且还取决 于失业率过去的发展程度,由于失业率演变的惯 性和不可逆转性,较高的实际失业率必然导致一 个较高的自然失业率。原因有三个(1)人力资本 折旧(2)内部人控制(3)投资活动看。
• 自然失业率一直在上升:60年代,4%;70年代, 5.8%;后近于6.5%-7%
业者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和极大苦难,也 给在业工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失业的社会承受力
• 第一,取决于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程度。
• 第二,取决于家庭负担系数的大小。 • 第三,取决于生活费的上涨率。
第二节 失业的成因理论
一、人口失业论
(一)人口增长过快失业论
人口增长过快失业论者认为,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来源,人口增长在无节制的情 况下会超过物资资料的增长,这样随着人 口的增长势必出现过剩人口,带来诸如失 业、贫困等问题。
既然一个国家的失业水平决定于其一定的 经济活动水平,那就意味着就业水平本身 是很难改变的,任何旨在完全提高就业水 平的措施必将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干扰而招 致惩罚,轻则影响效率,重则造成宏观经 济的进一步失衡。
政府对失业问题只能采取事后的工作——失 业保险和失业救济。
二、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初级市场:古典失业(自愿失业与摩擦性失业) 次级市场:凯恩斯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
(二)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内部人是指目前已在职的雇员或暂时 被解雇雇员同属于某一利益集团(如工会) 的人;外部人是指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保 护的失业工人或在职的临时工。
内部—外部人理论解释劳动者在劳动 市场上不能开展平等竞争
(三)经济周期变化形成的失业(自学)
1.天体运动周期论 ; 2.货币信用松紧交替论 ; 3.投资过度论; 4.消费不足论; 5.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失业论 ; 6.庇古、凯恩斯等人的“心理预期失业论”; 7.希克斯、汉森和萨缪尔森的“乘数和加速 失业论”。
三、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了解)
(一)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二)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
十、劳动者歧视失业论
美国经济学家G·贝克尔(G·Becker)于1957年出 版了《歧视经济学》 职业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个人歧视 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 ※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 (1)劳动力市场拥挤(2)二元劳动力市场 (3)雇主之间相互勾结形成对劳动力需求的垄断 (4)工会组织对进入劳动年龄的新求职者和非工 会会员的排斥
(五)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职业中介机构 ♣ 增加中介机构的数量 ♣ 增加服务人员数量 ♣ 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 ♣ 服务形式多样化
(六)实施有利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 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投资政策; 教育政策;外贸和对外劳务输出
发达国家治理失业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显性 失业,是以他们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障 体系为背景的。而我国,存在着严重隐性失业 问题,伴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性 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压力大,并且由于社 会制度不同。因此,在借鉴的过程中,要注意 避免不加分析、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
案例二:
1989-2000年,美国共有81000个银行出纳丢 掉了饭碗;估计到2008年,现有的就业人员中还将 有28000人失去工作。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银行用自动柜员机来代替传统的银行出纳; 其次,新的技术使雇客能够用电话或个人电脑办理 存支业务;最后,工资支票和退休金支票等直接存 支的增长也进一步减少了对银行出纳的需求。资料 来源:摘引自坎贝尔.R.麦克南等著,《当代劳动经 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第135页。
劳动力人口 (就业和失业)
劳动年龄人口 (≥16岁)
新进入 重新进入
退出 退休
就业人口
解雇 辞职
重新 被召
失业人口 (寻求就业或等待被召回)
非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流动中的失业
(二)国外对失业的界定
• 1.根据对失业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同,失 业的概念有三种释义:
• ①一切生产要素的闲置不用 • ②广义劳动者的失业,包括自愿与非自愿,
就业措施、税收优惠 • (3)积极拓宽就业领域。 • (4)鼓励劳务输出
3.修复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性障碍
• 实质是让市场机制能够灵活地调节劳动力 市场。
• (1)从供求灵敏变动角度 • (2)从工资灵敏变动角度 • (3)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组织,提供全方位
的就业服务
(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
(五)按失业者的失业次数划分(初次失业、二次失 业和多次失业)
思考
•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 摩擦性失业往往会涉及到哪些行业? • 举例说明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其特点有哪
些。结构性失业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 与技术性失业有重叠的失业类型是什么。 • 季节性失业会涉及到哪些行业? • 哪些失业类型不容易解决?
1.根据“奥肯定律”,失业是一种资源低效 率配置,造成经济总量的损失 ;
2.失业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剧两极分化 ; 3.对失业者生理和心理的损害 ; 4.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 5.人力资本的损失。
• 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伦纳的调查, 美国失业率每上升1%,监狱里的囚犯便增 加4%;被谋杀的人增加5.7%;自杀的人增 加4.1%;到精神病院看病的男子增加4.3%、 妇女增加1%;死于心脏病、肝硬化和其它 疾病的人增加1.9%。事实表明,失业给失
七、职业搜寻失业论——菲尔普斯
认为在劳工市场存在着职工技能和偏好差异,在 非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对劳动者来讲不断持续寻 找合意的工作是一种必要的投资,而大量职业搜 寻者的存在必然提升失业水平。 在市场上,搜索时间越长,花费成本越多,越可 能找到满意工作,搜寻数量和时间长短取决于: (1)就业结构和工资结构差异 (2)新增劳动力数量 (3)经济形势 (4)失业保障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 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表现 1.人群特征:年轻人、妇女、非技能劳动者 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结构性失业 3.企业兼并重组造成的失业 4.完善的社保制度——自愿失业 5.企业扁平化和企业再造运动不断加大白领职工 的失业问题
一、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和措施
(一)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1.改善劳动力供给
第十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的基本分析
一、失业的界定 (一)劳动力人口与失业人口
劳动力:指在劳动年龄16岁以上或者在工作, 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 召回的所有的人
失业:是指有劳动的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力 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失业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有劳动能力 ②愿意就业 ③没有工作
显性与隐性 • ③狭义的劳动者失业,专指非自愿失业,
研究的重点所在。
2. ILO定义
• 失业指一定年龄以上,在规定的调查时间内没有 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有劳动能力, 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
• 政府和理论工作者除了关注公开失业外,还十分 关注不充分就业和隐性失业,
• 表10-1为部分国家失业的定义
四、工资失业论 五、技术失业论
六、货币失业论
1.F·霍特里提出的货币信用松紧交替论
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由于银行体系交替扩 大或紧缩信用造成的。利率降低——扩大 信用——增加贷款——订货增加——生产 扩张,收入增加——需求增加——繁荣— —就业扩大。
2.英国华特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货币数量失衡 论
3.哈耶克提出的货币发行政府垄断论
➢ (1)改善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 调节社会就业时间,增加就业机会 • 延长劳动者受教育年限 • 实行妇女阶段性就业和自愿就业制度 ➢ (2)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使其符合劳动力市场
需求的结构和质量要求。主要措施是开展广泛的 职业培训。
2.扩大劳动力需求
• (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创造就业机会。 • (2)采取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就业促进措施。 • 政府预算设置专项资金、政府补贴、比例
长或停滞会引起失业。 • 奥肯法则 : GDP增长2%(比如从3%-
5%),失业率下降1%,GDP下降2%(比 如从3%-1%),失业率上升1%。
(二) 经济结构变动形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 动市场结构和职能长期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原因有:
1.生产技术水平变化 2.消费结构(需求结构)变化 3.人口增长速度和政府政策的变化
(三)我国对失业的界定(了解)
• 1.我国对失业的认识 • (1)待业与失业 • (2)下岗与失业 • (3)我国失业的新概念 • 失业的统计• (1)失业统计的口径不同 • (2)失业数据的来源不同 • (3)对失业年龄规定的不同 • (4)对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 (5)对劳动者从业时间来确定失业规定不同 • (6)对失业人数及失业率(Unemployment
(二)人口增长减缩失业论
人口增长减缩论者认为,人口作为商 品的消费者,人口增长减缩或人口减少会 产生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 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