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储位规划与应用

01储位规划与应用


2 储位编码
2.1 储位编码的含义
用一组具有逻辑代表意义的数字、字母或特殊符号表示仓位的名称、属 性和地理位置状态特征的表现方式。
基础结构 例:地址 + 名称
基础结构
延伸结构 例:地址+名称+条形码+方向 表现形式 例:区段式、品项群式、地址式、坐标式 表现形式
延伸结构
2 储位编码
基础结构
延伸结构
1 储位规划
(2) 辅助物品:
辅助物品主要包括包装材料与容器、 转运托盘等。打贴标签、重新包装、组合包 装等流通加工项目越多,对相应包装材料的 需求就会增加。另外就是托盘、容器等运载 工具的管理,随着流通设施通用性的增强, 物流过程对托盘等运载工具的依赖性也就越强,因此,其管理也变的更加 重要。其次是废旧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如果不统一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到其 他作业的顺利进行。对这些辅助物品的管理可以规划一些特定的储位,按 照类似商品保管的要求来管理。
1 储位规划
Y00* 配送中心
SYS
A001
A002 成品仓库
SYS
A003 退货仓库
SYS
A004 行政仓库
SYS
A007 退厂仓库
SYS
A008 包装车间
SYS
A009 散零仓库
SYS
团购仓库
SYS
00*
仓库
SYS
902 收货区
SYS
916
发货区
SYS
910 一般发货区
SYS
921
转储暂存区
SYS
1 储位规划
(5) 根据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确定储位 先进先(FIF0)出即指先入库的商品先安排出库,这一原则对于寿命周期短的
商品尤其重要,如食品、化学品等。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在产品形式变 化少,产品寿命周期长,质量稳定不易变质等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先进先出所引 起的管理费用的增加,而对于食品、化学品等易变质的商品,应考虑的原则是 “先到期的先出货”。
1 储位规划
1.2.3 人员管理 人员包括保管、搬运、拣货作业人员等。 在储存管理中由保管人员负责商品管理及盘点
作业。 拣货人员负责拣货、补货作业。 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翻堆作业。
为了既提高作业效率,又达到省力的目的,首先,作业流程必须合 理,精简高效;其次储位配置及标示必须简单,清楚;第三,表单简要、 统一且清晰。
定位储存通常适应以下一些情况: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货物须控制不同的 保管储存条件,或防止不同性质的货物互相影响;重要物品须重点保管;多品种 少批量货物的存储。
SYS
FST
MID
SLW
FST
MID
SLW
FST
MID
SLW
快速周转区
SYS
中速周转区
SYS
慢速周转区
SYS
快速周转区
SYS
中速周转区
SYS
慢速周转区
SYS
快速周转区
SYSΒιβλιοθήκη 中速周转区SYS慢速周转区
SYS
周转 区
F10-******
SYS
F10-******
SYS
F10-******
SYS
F10-******
简而言之:准确定位物料,方便存取,提高仓储作业效率,提高管理效率。
2 储位编码
2.3 编码方法
编码依据 物料存储量、流动率、仓储空间布置、保管设备
编码方法
设计原则
唯一性、标准化、合理化、简单化、实用性、 可扩展性
编码方法
区段法、品项群法、地址法
2 储位编码
2.3.1 区段法:把保管区分成几个区段,在对每个区段编码。这种方式是以区 段为单位,每个号码代表的储存区比较大。适用于单位化货品和大量货品且保管 期短的货品。区域大小根据物流量大小而定。
把储位空间分成小区,每小区按花色种类标明货号。
(2)预备存储区(集货区)的储位编码。这种区域编码可采用区段式。
(3)动管存储区的编码标示。
物流配送中心的动管存储区位方便拣
货,主要采用流动货架。这种货架是 面前取货,后面补货。为此,动管存
935区域
933区域
931区域
931区域
储区编码和品名、货号的标示必须考
为了使储位管理更加合理,应对储位进行分类标识,即在每个储位上用 大字标明货物名称、货号、储位、条形码,以便知道货物的存放地点。保管
空间照明要好。对于名称和货号接近,容 易混淆的物品,可在每个储位上方或下方 用标示牌醒目地记录储位编号、品名、货 号。有时还用颜色区分,达到醒目的目的。
2 储位编码
(1)尽量不在一个储位编码中混储,必要时刻采用储位切割法, 即用隔板
922
记账变更暂 存区
SYS
999
差异区
SYS
200
两步拣配过 渡区
SYS
地点
存储 地点
仓库 号码
存储 类型
F10
食品常规 存储区
SYS
T10
食品恒温 存储区
SYS
S10
食品高峰 存储区
SYS
B10
食品零箱 存储区
SYS
N20
非食品常规 存储区
SYS
S20
非食品高峰 存储区
SYS
B20
非食品零箱 存储区
1 储位规划
1.2 仓储规划的要素
人员管理
空间管理
储位规划要素
商品管理
1 储位规划
1.2.1 空间管理
侧重商品保管功能的仓库,主要考虑 保管空间的储位分配。侧重流通转运的仓 库,主要考虑保管空间的储位如何能够提 高拣货和出货的效率。
在储位配制规划时,需先确定储位空 间,而储位空间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空间 大小、珩柱排列、有效储存高度、通道、 搬运机械的回旋半径等基本因素。
1.3.2 储位确定 在进行储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商品的特性、轻重、形状及周转率情况,根据
一定的分配原则确定商品在仓库中具体存放的位置。
1 储位规划
(1) 根据商品周转率确定储位 计算商品的周转率,将库存商品周转率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结果分段或分列。
将周转率大、出入库频繁的商品储存在接近出入口或专用线的位置,以加快作业 速度和缩短搬运距离。周转率小的商品存放在远离出入口处,在同一段或同列内 的商品则可以按照定位或分类储存法存放。
虑补货方便。除了在取货的货架前面
有明显的储位、品名、货号等标识外,
在流动货架后面也应有标示,甚至有 条形码,以供补货时条形码阅读只用。
收货入库
发货 出库
收货入库
3 商品储位定位
3.1 定位储存
定位储存是指每一项商品都有固定的储位,商品在储存时不可互相窜位,在 采用这一储存方法时,必须注意每一项货物的储位容量必须大于其可能的最大在 库量。
A1
A2
A3
A4
叉车巷道
B1
B2
B3
B4
2 储位编码
2.3.2 品项群法:把一些相关性货品经过集合后,区分成几个品项群,再对每 个品项群进行编码。这种方式适用于按照商品群保管的场合和品牌差距大的货品, 人服饰群、五金群、食品群。
食品1区
食品2区
食品3区
叉车巷道
食品4区
非食品4区
非食品4区
非食品4区
1 储位规划
1.3 储位规划方法
在存储作业中,为有效对商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根据仓库、 存储商品的具体情况,实行仓库分区、商品分类和定位保管。仓库 分区就是根据库房、货场条件将仓库分为若干区域;分类就是根据 商品的不同属性将存储商品划分为若干大类;定位就是在分区、分 类的基础上固定每种商品在仓库中具体存放的位置。
在保证良好的存储环境,所有货物能随存随取的条件下,尽可能 的充分利用空间保证商品质量与数量,提高人效与物效利用率。
1 储位规划
1.1.2 储位规划的基本原则
储位明确化
存放合理化
状况明确化
在仓库中所储存 的商品应有明确 的存放位置
每一商品的存放是 遵循一定的规则精 细指定的
当商品存放于储 位后,商品的数 量、品种、位置 、拣取等变化情 况都必须正确记 录,仓库管理系 统对商品的存放 情况明确清晰。
1.3.1 仓库分区
仓库分区是根据仓库建筑形式、面
积大小、库房、货场和库内道路的
分布情况,并结合考虑商品分类情
况和各类商品的储存量,将仓库划
分为若干区域,确定每类商品储存
的区域。库区的划分一般在库房、
935
933
931
931
货场的基础上进行,多层库房分区
C类
B类
A类
A类 时也可按照楼层划分货区。
1 储位规划
1 储位规划
1.2.2 商品管理 处于保管中的商品,由于不同
的作业需求使其经常以不同的包装 形态出现,包装单位不同其设备和 存放方式也不一样。
对商品保管的影响因素还有: (1)供应商。商品由谁以什么方 式供应,有无行业特点; (2)商品特性。商品的品种、规 格、体积、重量、包装、周转速度、 季节分布、理化性能等因素; (3)商品的进货时间及数量。商 品采购时间,进货到达时间,商品 的产量、进货量、库存量等。
SYS
T10-******
SYS
T1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SYS
N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