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应对.精讲

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应对.精讲

16
水资源短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约500亿方,海河、黄河、辽
河、西北和东部沿海城市等地缺水严重,缺水范围在蔓延。
17
归因分析
主要原因:经济社会需水量快速增长是缺水的主因,同时也 存在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北方地区水资源量衰减 加剧了缺水情势。
亿立方米
2000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GDP( 亿元,当年价)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000 0 年份 7000
GDP
供水量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94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1.9 1 7.0 2 4.8
1.0
淮河
1 3.2
2 4.7
6.3
西南诸河
2.6 6.6
长江
1 4.9 3 2.1
1 2.2
2 4.1 3.3
2 7.2
4.6
1 4.8
东南诸河
全国
19.3
6 5.6
2 5.3
1 6.8 2.7
1 2.0
3 7.6
2 7.6 0.0
7.4
31.1
Ⅰ类
Ⅱ类
珠江
1 1.3 6.8
近50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水资源发生了深刻演变, 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国水资源量减少较明显。2001-2009年与1956年2000年比较,全国降水减少2.8%,地表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分别减少5.2% 和3.6%,南北方均有所减少,其中海河区减少最为显著,降水减少9%,地 表水减少49%,水资源总量减少31%。
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应对
报告人: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会 • 天津
1
内容提要
一、中国水资源状况评价
二、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背景 三、中国水资源问题应对策略
四、水资源应对关键科技支撑
2
一、中国水资源状况评价
中国水资源总体格局主要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季 风气候区、特殊的三大阶地地形等因素控制。
3
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649mm,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
400mm雨量线是湿润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5
我国降水具有明显雨热同期的特征,夏季降 水占全年的47%,其中北方地区占到62%。
8%
18% 4% 18%
9%
18%


47%
62%
41%


27%
32%
16%全国北方源自南方6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405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328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8226亿m3 ,二者重复量7149亿m3 。
7
考虑洪水和基本生态用水,中国河道外最大可消耗的地表 水量为7524亿m3。
Month
8
中国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年最大最小径流极值 比为4-7倍,一些支流可达10倍,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CV值空间分布图
9
水资源空间分布与人口、耕地、矿藏资源等社会
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不相匹配。
国土
12
中国水资源条件国际比较
我国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全球平均水平的83%,人均水
资源量约2100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在联合国2006年对
192个国家和地区评价中,位居第127位。
世界
中国
不同国家水资源总量对比
世界与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对比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全国供水量从建国初期的1031亿m3增加到2009年的5965亿 m3,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率1.4%。
1990s
2001-2009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西北诸河区
北方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况
北方地区用水量增长情况
18
水环境污染:2009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747亿立方米,全国地表水水功能 区达标率为47.4%, 562眼监测井中,水质在Ⅳ~Ⅴ类监测井占72.1%。
11
中国水资源自然条件评价
优势因素
水资源总量丰富 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劣势因素
单位国土面积、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少 年内年际分布很不均匀
山区产水量大,利于水资源调蓄
大江大河多,利于整体调配
南北方、东西部分布不均匀
与耕地、矿藏等经济要素分布不匹配
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 西南、黄河等地区水资源开发难度大
地表水 81.1%
其他 0.5%
2009年全国供水结构
生态环境补水 1.7% 居民生活用水 8.5%
生产用水 89.8%
第一产业 64.0%
第二产业 23.9%
第三产业 1.9%
2009年全国用水结构
15
二、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背景 1、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水环境污染严重 • 水生态系统退化 • 极端和突发事件频繁
耕地
人口
GDP
10
% 20.0 10.0 0.0
-10.0
-20.0 地表水资源量 -30.0 -40.0 -50.0 -60.0
全 国
水资源总量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松 花 江 区
辽 河 区
海 河 区
黄 河 区
淮 河 区
长 江 区
东 南 诸 河 区
珠 江 区
西 南 诸 河 区
西 北 诸 河 区
1 4.1 3 5.3
14.4
Ⅲ类
23.2
Ⅳ类
Ⅴ类
3 2.5
劣Ⅴ类
19
归因分析
主要原因:排污量增加与水体纳污能力降低综合作用,其中 入河排污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是主因,由于水量减少和水动 力学条件变化导致的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也是其中因素。
%
35 污 30 径 25 比 20 15 10 5 0 3.7
0.4
松花江
1 8.0 8.5
2 7.4 1 7.7 2 8.0
5.2 0.3
辽河
西北诸河
2 2.3 4.2
3.5 1.5 1 1.3
3 7.0
海河
6 1.1 5.4 2 0.9 9.8 8.7 1 0.6
2 8.7
5 1.5
黄河
3 1.8 2 1.6
1 0.2
1 0.4 2.8 1 0.3 1 3.9 0.2 2.5
供水量( 亿m 3 )
1949-2009年全国供水量变化状况
14
2009年全国总供水量5965.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1%,地 下水源供水量占18.4%;生活用水占12.6%;工业用水占23.3%;农业用水 占62.4%;生态环境补水占1.7%。
地下水 18.4%
全国总供水量 5965.2亿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