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第六章中国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衡量标准
>150mm
<150mm
环境生态状况
比较适宜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发展
能较好地维系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承 载能力较强;
基本可维持原有植被的生态系统不蜕化的最低水 资源量,可以承载适当的人类活动;
荒漠或者半荒漠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地区,不 适于人类居住,更不适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市地表径流深为243 mm,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水平衡地 区,但由于过量集中人口,目前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五)植被标准 生态系统中的非人类居住和生产区内应保证足
够的地下水位,以保持80%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 统的乔、灌、草植被和原来的物种结构。 (六)动物群落标准
人类生存环境附着的生态系统的森林和草原地 带应保证足够的水源和相应的植被,以保持60% 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和群落。
世界上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哥伦比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1万mm,是世界上最潮湿的地方; 印度的乞拉朋齐保持月降水量最多的记录,1861年7月降雨量 达9300mm; 夏威夷的怀厄莱山则在一年中则有350个下雨天; 非洲留尼汪岛贝洛夫12小时降水1086mm; 北美洲牙买加鲍登半岛2天降水2086mm; 非洲留尼汪岛塞路斯3天降水3240mm。 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诺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连 续400年没有下一场雨。 世界上最干燥的国家是埃及,它的大部土地是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年降 水量最小的地区,一般为50毫米,盆地中部不足25毫米。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一)地表水利用量标准 (1) “三生”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川径流量的40% (2)必要的跨流域调水,调出地区的地表径流深应 大于200mm、人均水资源量应在1700m3/人的警戒 线以上。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二)地表水水质标准 流域排污总量,应小于河流径流量的1/40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图
1000 1200 1600 2000 3000mm 25 50 200 400 800 mm
中国水资源分区图
一级流域(片)界线 二级流域界线 一级流域(片)编号 二级流域编号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地表水资源量 降水落地后,有56%的水量为陆面蒸发和植物
行政区
河南 山东 陕西 辽宁 吉林 北京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西藏 新疆 甘肃 宁夏 青海 内蒙古
降雨量
765 693 686 676 612 610 590 535 525 516 500 430 326 292 275 263
全国各省2002年降雨量(mm)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行政区 降雨量 全国 659 上海 1388 河南 707 北京 413 江西 2017 湖北 1288 陕西 604 河北 390 浙江 1969 安徽 1266 吉林 594 天津 362 湖南 1961 云南 1251 西藏 545 宁夏 333 广东 1870 贵州 1242 辽宁 520 青海 284 广西 1858 重庆 1183 黑龙江 502 甘肃 268 海南 1834 江苏 922 山西 496 内蒙古 248 福建 1782 四川 867 山东 420 新疆 216
中国水资源条件及在国际上的位置 (降雨量时、空分布)
我国气候分布区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降水量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万亿方/年,折合平均 降水深648mm。低于全球陆面降水的834mm和亚洲 陆面降水的740mm。各地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平衡。 东南沿海和西南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超过2000mm。 长江流域为1000-1500mm,华北、东北为400-800mm, 西北内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mm。
人均水资源量(m3)
大于3000 3000~2000 2000~1000
1700 500~1000 小于500
缺水程度
相对丰水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缺水警戒线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水资源的环境生态标准
以地表径流深衡量 地表径流深=区域水资源总量/区域面积
地表径流深 >270 mm
150mm-270mm
水资源与能源:势能 动能 电能
水资源与旅游资源:山青水秀
主要内容
1、水资源衡量标准 2、水资源条件(降雨量时空分布)、
缺水程度、国际比较
水资源衡量标准
社会经济标准 环境生态标准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水资源的社会经济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参考标准:以人均水资源量来 衡量。 人均水资源量=当地自产水资源量/(当地人口数+流动人 口折合的人年数)
第六章 水资源衡量标准 我国水资源条件 、分布及特点
水资源与各种资源的关系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水土流失” 与“水土保持”
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400~500mm降
森水林);是种“树绿与色种的草水;库再造”秀。美具山有川巨?大的生态服 务水功资源能与。草山原场资林源下:死草原地(被降物雨的量最在大30吸0m水m)量主可要 达靠其降水自,重地的下3水.6补倍充,。松树2.2倍。森林能涵养 水水源资源,与保海持洋水资土源,:可水循以环使50~80%的雨水含 蓄水在资源植与被气和候落资叶源松:中降雨渗、入降地雪下。
中国水平衡要 素综合分带图
半干旱—少水带 湿润多水带 干旱—干涸带 半湿润—过渡带 十分湿润丰水带
全 国 各 省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mm
行政区
全国 海南 广东 福建 广西 江西 浙江 湖南 安徽 重庆 云南 湖北 贵州 四川 上海 江苏
降雨量
936 1800 1700 1677 1650 1612 1604 1450 1300 1200 1237 1199 1169 1091 1042 1000
(三)地下水标准 抽取地下水后,应保证地下水位仍能保持
原植被的水平,不能由于抽取地下水而造成 地面沉降。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四)受水区的标准 应向自然水生态不平衡的、人类生存环
境附着的生态系统,即水资源总量折合地表 径流深小于150mm的地区调水;应向水资源总 量减去居民最低耗水量后,折合地表径流深 小于150mm的人口密集区,如城市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