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KPM钢结构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

PKPM钢结构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

PKPM钢结构设计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郑远林在钢结构设计工作中,目前普遍利用PKPM的STS/SATWE或同济大学的3D3S等软件进行。

这些软件都需要合理地设置各种参数,方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

如果先了解了各个参数的含义,熟悉规范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就能作出合理的设置。

本文以应用比较普遍的STS为例,总结一些该软件中部分参数设置的经验,说明与其相关的规范条文,并提出一些建议值,希望可以设计人员参考。

部分建议来源于PKPM工程部的书籍,在此一并采纳,方便读者查阅。

一:结构类型参数图1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的选项钢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框架、门式刚架、排架、桁架等。

门式刚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类型。

这里有一个误区,并非《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以下简称《门规》)第1.0.2条中规定的结构才是门式刚架。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门式刚架,就可以归类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也不能认为只要不满足《门规》的规定,就不能采用门式刚架。

事实上,大多数单层钢结构厂房,都是门式刚架结构。

图1为STS中提供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

若结构为满足《门规》第1.0.2条规定的轻钢结构,则可以选择“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若为不满足此规定的结构,应按实际工程类型选择“1-单层钢结构厂房”、“3-多层钢结构厂房”或“4-钢框架结构”。

设计规范应根据各个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工程的类型作出选择。

一般来说,满足《门规》适用范围的结构,选择“1-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计算”,其他结构可选择“0-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

对于采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构件的钢结构房屋,也可选择“2-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计算”。

结构类型选择“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现了轻型房屋钢结构的特点:通过次构件、檩条、金属屋面板和墙面板与主结构的连接,结构具有较强的蒙皮刚度。

这类结构,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对待。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第9.2.1条的规定,如果是“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则程序将不执行《抗规》9.2节中的相关规定。

此外,轻型钢结构的构件长细比限值,按《门规》可以取较大的值。

选择不同的设计规范,除了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结果不同,柱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和板件宽厚比限值也各有区别。

对于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程序自动按参数输入中设置的验算规范进行确定,与单个构件的验算规范无关。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相关问题:(一)带夹层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因为《门规》针对的是单层房屋,所以设计规范应选择《钢规》,程序按《钢规》的线刚度比方法确定计算长度系数。

但结构为轻型钢结构,可以考虑蒙皮效应,笔者认为,结构类型依然可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按《门规》控制总体指标。

然后在交互设计时,可以单独设定屋面梁和不与夹层相连的柱的验算规范为《门规》。

主要原因是屋面梁有一定的坡度,存在轴力,而且多采用变截面钢梁。

由于《钢规》对梁的验算是按纯弯构件计算,不考虑轴力,且稳定性计算未考虑变截面的因素,采用《门规》的验算结果比较全面。

(二)吊车超过20t的门式刚架单层房屋钢结构:因为吊车吨位已经超出《门规》的适用范围,所以应该选择“单层钢结构厂房”类型,按《钢规》控制总体指标。

验算规范也应该采用《钢规》,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按《钢规》的阶形柱方式进行确定。

屋面梁可单独设置验算规范,参见例(一)。

也有部分例外情况,参见下面的例(三)、(四)。

(三)对于有吊车作用的柱子,如果是阶形柱,建议选择《钢规》为设计规范,按《钢规》的阶形柱方式确定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程序默认按附录表D-4、D-6计算。

考虑到钢梁刚度达不到完全刚性约束的条件,可以勾选下方的“当实腹梁与作用有吊车荷载的柱刚接时,该柱按照上端为自由的阶形柱确定计算长度系数”复选框,则程序将按附录表D-3、D-5来计算,计算结果会比较准确并偏于安全。

(四)如果上下段采用相同的截面(非阶形柱)且梁柱连接采用刚接,如果按《钢规》设计,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常常出现比较小的情况。

这种情况,建议选择设计规范为《门规》,按《门规》的一阶分析法确定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然后在交互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给构件指定验算规范。

“设计控制参数”:当结构类型为“单层钢结构厂房”时,按《抗规》第9.2.13条,柱构件的长细比限值与轴压比有关,需要结构计算后方能确定。

对于钢框架结构,按《抗规》第8.3.1条,框架柱的长细比限值与构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且使用Q235钢以外的钢材,规定的限值尚需换算,因此建议勾选“程序自动确定容许长细比”复选框。

当长细比按《门规》控制时,规定比较简单,也可以自行填写限值。

对于柱顶位移和挠度的限值,需按照《钢规》附录A或《门规》第3.4.2、3.5.2条的规定自行填写。

“单层厂房排架柱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单层厂房下端刚接的阶形柱,应按照《钢规》第5.3.4条的规定,填写正确的折减系数。

对于常见的门式刚架或排架结构,大多采用压型钢板屋面板,纵向不设置水平支撑,所以此参数可设置为0.9(单跨)或0.8(多跨)。

如果是柱底为铰接的柱,或者按《门规》的一阶分析法确定构件计算长度系数的门式刚架,则不应当折减,应填1.0。

“多台吊车组合时的吊车荷载折减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第6.2.2条的规定填写。

“门式刚架构件”:当刚架梁按《门规》验算时,建议勾选“钢梁还要按压弯构件验算平面内稳定性”,以考虑轴力对梁的作用。

即使设计规范选择的是《钢规》,若在交互设计时有设置部分钢梁的验算规范为《门规》,也最好先勾选此项。

当门式刚架中柱采用摇摆柱时,因为摇摆柱一般设计为两端铰接,而实际工程中的节点不可能为理想铰接,实际内力会大于计算值。

因此程序设置了“摇摆柱设计内力放大系数”,一般可以填写1~2之间的数值,此参数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计算结果。

图2与性能化设计相关的两个选项图2是与性能化设计有关的两个选项,当结构类型为“单层钢结构厂房”时,会有上面一个选项,当结构类型为“钢框架结构”时,会有下面一个选项。

当勾选上面一个选项时,程序将执行《抗规》第9.2.14条的条文说明中的性能化设计相关规定,按2倍或1.5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验算,若满足承载力要求,可放宽板件宽厚比的限值,充分利用构件的承载力,降低耗钢量。

尤其是对于吊车吨位大于20t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因为不满足《门规》的规定,按《抗规》控制板件宽厚比又比较严格。

实际上这类结构,吊车作用远大于地震作用,即使在2倍地震作用下,结构也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若采用性能化设计,可以放宽板件宽厚比的限制,也就减少了耗钢量。

当勾选下面一个选项时,程序将按《抗规》第8.1.3条注2的规定,当构件承载力满足2被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9度的构件抗震等级自动降低一级。

同样可以减少耗钢量。

二:总信息参数“钢材钢号”:当计算结果按强度控制时,宜选择“Q345”,按稳定性控制时,宜选择“Q235”。

目前钢材市场上,两者价格相差不大,一般全部采用Q345钢做主结构,方便统一采购。

当结构尺寸不大,内力很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Q235钢。

但热轧型钢和薄壁型钢,仍以Q235钢为主。

“自重计算放大系数”:程序计算结构自重时,仅按构件截面面积*构件长度来计算,并未计入梁柱节点板以及檩条、支撑、连系梁等次构件的重量。

通常的做法是次构件重量计入恒载中,节点板重量按放大系数考虑,根据经验,可取1.1~1.2,最好不要小于1.1。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方法”:按照《钢规》第5.3.3条,有侧移或无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相差很大,除非是桁架结构,或者设计者能确定结构为强支撑框架,才可以选择无侧移框架的计算方法,否则应按有侧移框架计算。

特殊情况是,当设计规范选择为《门规》时,此项对最终结果无影响,程序按《门规》的计算方法输出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净截面和毛截面比值”:此参数对强度验算结果产生影响,对稳定性验算不产生影响。

此参数的设置,主要考虑构件开孔后对构件截面承载力削弱的影响。

对以受弯为主的构件,应按净截面惯性矩和毛截面惯性矩的比值计算。

按一般门式刚架的端板连接方式,构件上不需开孔,截面不削弱,可取1.0;腹板开孔的栓焊连接,腹板削弱对整个截面的影响较小,可取0.95;腹板和翼缘均开孔的螺栓连接,翼缘开孔后截面削弱较多,可取0.80。

对以轴心受力为主的构件,应按净截面面积和毛截面面积的比值计算。

若削弱处并非构件受力最大截面,亦可取更大的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钢规》第3.2.1条确定即可,和砼结构等其他类型的结构取值基本相同。

“梁柱自重计算信息”:正常情况下都应该考虑计算自重,比人工计算自重更加准确。

“基础计算信息”:当结构中布置了基础后,会有此选项可选,按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考虑恒载下柱轴向变形”:钢结构中,变形对结构计算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桁架结构对变形比较敏感,应当考虑轴向变形。

“混凝土构件参数”:有混凝土构件时,按实际情况填写即可,没有可以不用修改。

唯一例外的是“梁惯性矩增大系数”,也就是内力计算时的梁刚度放大系数,这个参数对钢梁也起作用的。

钢结构中,一般不考虑楼面板和屋面板对钢梁的加强作用,如果是组合梁,也可以直接按组合梁设计,因此不需要对钢梁进行刚度放大。

其他的参数主要涉及到结果输出文件的格式,按照个人的喜好和需要设置就可以了。

三:地震计算参数“地震作用计算”:按《抗规》第8.1.3条的规定,6度时的丙类建筑,高度不超过50m时,可不计算地震作用;一般来说,单层钢结构厂房,6度时也可不计算地震作用,《抗规》第9.1.6条讨论单层厂房不计算地震作用的情况时,只涉及了7、8度时的情况;按《抗规》第5.1.1条第4款的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

当计算竖向地震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应按《抗规》5.3.2条采用。

“抗震等级”:按《抗规》第8.1.3、9.2.14条的规定设置即可。

因为《抗规》尚未包含轻钢结构,因此对于轻钢结构,结构类型选择“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抗震等级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计算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填入结构计算质点个数。

单层无吊车的结构为单质点体系,可填1;单层有吊车的结构,质点数为吊车作用点数量+1;多层结构,计算质点数量一般为层数,若有吊车,则质点数会增多;其他情况可以此类推。

设计时可先采用默认值,计算后查看计算结果,根据结构的质点数和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来确定振型个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