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A)
适用班级:所有2010级本科班级及部分抽考专科班级。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白鹿洞因唐代的()在此读书,养一白鹿自娱,又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而得名。
A.李白B.白居易C.李渤D.王勃
2. 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评价《采薇》中的()四句是“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乐景,一倍增其哀乐。
”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 《髻》这篇散文中“母亲”的人生悲剧是由于()所造成的。
A.母亲自己的性格B.姨娘的生活方式
C.父亲的生活方式D.畸形的家庭婚姻制度
4. 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留给后世以无限的感慨。
宋代著名词人()以一首《夏日绝句》,对这位大英雄表达了无限的钦佩。
A.苏轼B.辛弃疾
C.李清照D.文天祥
5. “只有一个人爱乐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当你老了》)中的“朝圣者”意谓()。
A.伊斯兰教朝圣者B.基督教朝圣者
C.佛教朝圣者D.献身爱尔兰独立事业者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三境界”说,其中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本出自()。
A.晏殊的《蝶恋花》B.欧阳修的《蝶恋花》
C.辛弃疾的《青玉案》D.冯延巳的《踏鹊枝》
7.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的经典著作,但学术界对此书的真实性多有歧见。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8. (多选)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认为:“士”在人格追求上的最佳境界应为()。
A.精神独立B.思想自由
C.著述丰瞻D.学术宏富
9. (多选)《哈姆莱特》中新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表现为()。
A.阴险狡诈B. 愚昧麻木
C.伪善D.狠毒
10. (多选)陶渊明《饮酒》(其五)以“心远”总领全文,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这三层意蕴即是(),层层递进。
A.忘物B.忘我C.忘世D.忘言
二、观点陈述(共20分)
古代诗学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诗品即人品”。
也就是说,人品的高下、雅俗决定了诗品的高下和雅俗,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诗里去认识一个人人品的高下和雅俗。
因为中国真正伟大的诗人,正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写诗,也用自己的整个一生去实践他的诗。
唐代的杜甫算一个。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无疑也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
正如清代沈德潜说过的:“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其才有第一等真诗。
”
你同意“诗品即人品”说吗?请结合陶渊明及其他诗人的例子谈谈你的观点。
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不少于200字。
三、课文分析(每题10.0分,共20分)
1.简析《髻》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情感的?
2.后人评价垓下绝唱场景时说本段描写有乖历史真实,因为虚构成分太大,请说说史书写作时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并谈谈《垓下之围》中细节运用的作用。
四、思维与口才(共10分)
利用发散思维列举古代书院教育的利与弊(各5条以上)。
五、写作(共40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江学院名誉院长杨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立意清晰、恳切;(2)叙议得当,论述有说服力;(3)不少于700字。
(各位老师在制作试卷分析的时候,打印参考答案用16k纸,同时注意调整格式。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D
6)C 7)D 8)AB 9)ACD 10)BCD
每答对一题给1分,多选题多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二、观点陈述(共20分)
判断正误,明确自己的观点1分;论说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逻辑性较强8分;举例子,摆事实9分;字数规定2分。
三、课文分析(每题10.0分,共20分)
1、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借助于发髻这个观察点,倾注了各种复杂的情感(1分):从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到同为女性的对母亲的幽怨之情的同情与理解,对姨娘的同情和怜悯,最后至于对自身、对人世的爱憎贪痴之情的感叹(4分)。
这份感情深沉委婉、绵密纤细,没有大悲大痛,却又无孔不入,只是它并不粘执小气,而是环环递进,步步深入,又层层超越,显现了女性特有的宽厚和温柔爱意(3分)。
比如作者因同情母亲而对姨娘产生的恨意,前面一直没有流露,直到姨娘来上海一节,才以一句“我已经早已不恨她了”婉转道出。
在文章的结构上,作者从年幼时的记忆写起,将几十年的沧桑凝聚在两个女人的发髻变迁中,看似随意道来,其实独具匠心(2分)。
2、否定该观点(1分);论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5分);论述《垓下之围》中细节运用的作用(4分)。
在论述的时候看其有无逻辑性,条理性如何等方面,否则酌情扣分。
四、思维与口才(共10分)
每列举一条1分。
五、写作(共40分)
(1)思想内容健康,语言通顺,层次结构比较清晰。
(20分)。
(2)遣词造句丰富多彩,论文说理充分,能突出中心。
(10分)。
(3)论文引经据典,言辞雅丽,散文文采突显。
(10分)。
(4)评分主要由以上几方面入手,不同情况可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