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2009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A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B.能动性C.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2.(B )是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

A.前意识 B.潜意识 C.下意识 D.焦点意识3.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C)。

A.有意注意B.注意转移 C.无意注意D.注意分配4.(C)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的状态。

A.催眠 B.白日梦 C.冥想 D.睡眠5.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D)阶段,波消失。

A.入睡期B.潜渡睡眠期C.中度睡眠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6.(B )是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

A.可卡因 B.MADA C.咖啡因 D.苯丙胺类7.意识的(C )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有选择的反映和认识事务的本质规律。

A.目的性 B.社会历史性 C.能动性 D. 觉知性8.认知资源理论是由(D )提出的。

A.谢夫林 B.布鲁德本特 C.特瑞斯曼 D.卡尼曼9.在睡眠的(C )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 入睡期B.潜渡睡眠期C.深度睡眠期D.中度睡眠期10.注意有两个特点他们是指向性和(A)。

A.集中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具体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特征有(ABDE )。

A.觉知性B.能动性C.社会性D.目的性E.社会历史性2.意识的水平有(ABDE )。

A.焦点意识B.下意识C.无意识D.潜意识E.前意识3.下面属于无意识状态的是(ACD )。

A.催眠B.睡眠C.白日梦D.冥想E.幻觉4.注意的品质有(ABCD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E.无意注意5.注意的功能有(ABD )。

A.调节和监督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6.白日梦的内容一般分为(ABC)类型。

A.愉快型B.焦虑型C.痛苦型D.消极型E.积极型7.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有(AD)。

A.人做梦主要在这个阶段B.呼吸和心跳开始变慢C.梦游、尿床、等现象多出现 D快速眼动 E.肌肉完全瘫痪8.催眠状态是一种(AB)。

A.特殊的意识状态B.意识恍惚状态C.睡眠状态D.可控制的意识状态E.自动化的意识状态9.常见的兴奋剂有(ABCDE)。

A.苯丙胺类B.咖啡因C.摇头丸D.尼古丁E.可卡因10.药物成瘾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生物学因素B.心理学因素C.认知因素D.社会因素E.文化因素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3.药物成瘾可分为两大类: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4.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5.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及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6. 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

7. 无意注意的发生即不在我们的预期之内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主要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8 .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9 .很多人多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好是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失眠。

10 .睡眠的功能有保护功能、恢复身体机能和促进生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睡眠的阶段。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入睡期,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有较低的脑电波。

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为浅度睡眠期。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其主要特点是以短节律脑电波为主,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

第三阶段是中度睡眠期。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脑电波开始出现Δ波。

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以Δ波为主。

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随后进入到5-10分钟的“快速眼动睡眠期”。

快速眼动睡眠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睡眠者的眼球做快速上下左右运动。

Δ波消失,伴随着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

2.如何保持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维持必须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要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下列一些条件:(1)目标任务要明确。

由概念可知,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标的注意。

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人对目标任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2)间接兴趣。

在有意注意中,人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是间接的兴趣,尽管活动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吸引人,但稳定的间接兴趣对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有着很大的作用。

(3)组织活动的习惯。

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也及个人对活动的组织习惯有关。

(4)个人的意志。

有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刺激干扰有意注意的维持。

3.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有四点: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主意对象和活动本身的特点。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度。

注意的范围及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还和活动任务要求有关。

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及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

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的快慢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4.简述常见的致隐药物。

常见的致瘾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

兴奋剂包括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MDMA和尼古丁。

苯丙胺类是人工合成的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减肥和抗抑郁治疗;可卡因是一种强烈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可以使人产生警觉、欣快、安宁、有力量、精力充沛和愉悦的感觉;MDM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致幻剂;咖啡因是最常被使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尼古丁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烟草的天然兴奋剂。

抑制剂主要有巴比妥酸盐、GHB、安定药和酒精。

巴比妥酸盐是抑制脑活动的镇静类药物;GHB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使机体放松和镇定;安定药能缓解焦虑和紧张;酒精又称乙醇。

致幻剂是能够歪曲知觉并且在没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生动形象的精神性药物。

有一些是天然物质,如轻度致幻剂大麻,另外一些是人工合成的,像LSD和MDMA。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②主体自身的状态。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无意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生理状况和情绪状况也影响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的高度体现。

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注意状态,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目的任务要明确、合理地组织活动、克服困难。

2.论述梦。

(1)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2)梦的作用:①梦对保持人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有一定的意义。

②做梦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有利于经验和表象摆脱旧束缚,形成新的关系,是大脑信息加工的必要方式之一。

③梦可以给睡眠中的大脑提供周期性的刺激。

(3)对梦的解释:①精神分析的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②生理学的观点。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③认知的观点。

有人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福克斯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的知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基本情况李X,男,初二学生。

据他的班主任反映,李X现在学习很不专心,上课时总是呆呆的坐在座位上,虽然两眼直直的盯着老师,但老师让他回答刚讲过的问题时,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尽管人坐在教室里,心里却是想着及同学踢球时的场面。

有时,李X在课堂上总是两手忙个不停,碰碰这儿又碰碰那儿的。

据李X母亲反映,李X在家中做作业时总是动来动去的,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儿上厕所,要不就是在书桌前玩手指头、看游戏杂志,甚至偷听大人的谈话,结果作业时间拖得很长,而且作业中的错误不断。

(一)原因分析李X的问题是典型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有以下集中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

(2)缺乏学习兴趣。

(3)学习能力的欠缺。

(4)学习自控能力差。

(5)注意力受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影响。

(6)不良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注意。

(7)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

(二)解决方案(1)排除无关因素干扰。

无关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的两类:①排除外部干扰,做好课前的物资准备;②排除内部干扰,做好情绪上的准备。

(2)加强课堂教学刺激。

①充分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②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增强上课的目的性。

③制定限时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增强教学内容的挑战性。

(三)小结这是典型的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

注意力不集中也称注意力分散,是指无法长时间的将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常把注意力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

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1)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听课。

(2)老师提问时,站起来不做反应或答非所问。

(3)老师布置作业时心不在焉,极少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4)学习时粗心大意,解题时错误百出,不是遗漏就是曲解。

(5)自控能力差,常把注意不由自主的从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对象,听课效果差,学习效果低,并严重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2.基本情况齐X,女,初三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