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案
么样,所以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没 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了。前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 样,想不想看看我每一次的投篮情况? (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4 个、6 个、5 个) 师: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次的投篮成绩, 可能会怎么想?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们看,光前三次,王老师平均 1 分钟就投中 了 5 个,和***并列第一。更何况,还有一次没投呢。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 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 4 个、6 个、5 个、1 个) 你们觉得王老师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么?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王老师最后的平 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吗? 生:大约是 4 个。 师:不过,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 6 个,为什么你们 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 6 个? 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 6 个,又不是次次 都投中 6 个。 ……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 1 个呢?最后 一次只投中 1 个呀! 生:也不可能。这次尽管只投中 1 个,但其他几次 都比 1 个多,移一些补给它后,就不止 1 个了。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 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 为什
平均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清玉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 平 均 数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 增强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助学单。 游戏导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学 师:如果王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 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 生…… 过 师:我原来班上的小位、小明、小华对我的投篮技 术也深表怀疑。 他们三人就约我进行了一场 “1 分钟投篮 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当时的比赛情况? 程 生:(齐)想! 2、展示学生投篮过程 师: 首先出场的是小文 (课件展示小文投篮的情况) , 他 1 分钟投中了 5 个球。可是,小文对这一成绩似乎不 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 两次。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不同意……。或者同意…… (师出示小文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 个,5 个。) 师:还真巧,小力三次都投中了 5 个。现在看来, 要表示小文 1 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抽生回答。并说明理由,为什么? 预设 :5 个或 15 个并说明理由。 备 注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我们先把小华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 得到 12 个, 再用 12 除以 3 等于 4 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 4 来表示 小华 1 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 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 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先求和,再均分),能使每一次看起 来一样多吗? 师:4 能不能代表小华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 5、小结: 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求和 再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 的这个数, 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引出课题。 (板 书课题:平均数) 6、理解平均数 比如,在这里(出示图),我们就说 4 是 3、4、5 这三 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哪个数是哪几个 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 是 3、7、2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 4 能代表小华第一次投蓝的水平吗?能代表第二 次吗?那第三次呢? 师: 这里的平均数 4 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 生:这里的 4 代表的是小华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小华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整体水平) 7、 师:最后,该我出场了。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
危险吗?(安全教育)课件展示
小结:说明平均数,不是代表一个人的水平,而是 代表----全班的平均水平,通过“移多补少” “求和均分” 最后使他们的结果同样多。它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四、评价反思、感受成功 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 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移多补少 求和均分
3、 (课件展示小明投篮情况) 接着该小明出场了。 小明 1 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明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 个) (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 个,4 个)三次投篮,结 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 个数来表示小明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抽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用 4 来表示合适,因为 4 是在 3 个数的中间, 所以可以表示。 师:5 比 4 多一个,是不是不划算? 生:可以把 5 移一个给 3 就是 4 了。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 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 完后,小明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 个。 师:能代表小明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4、师:轮到小华出场了。(课件展示)小华也投了三 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 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 4 来代表他 1 分钟的投篮水平。 他第二次投中 7 个,可以移 1 个给第一次,再移 2 个给 第三次, 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 4 个。 所以用 4 来代表比较合适。
同样多 整体水平 最大数> 平均数 >最小数
教
学
反
思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 的几个数? 生:…… 师:瞧,前三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 1 变 到 5 再变到 9,平均数—— 生:…… 师: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 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预设 1: 我发现平均数总是比最大的数小, 比最小的 数大。 预设 2: 我发现把多的给少的, 就能使他们一样多。 …… 当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生活中的平均数 堂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均数——平均身高、 平均成绩、 平均体重…… 检 举例来验证: (1)4.4 班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140cm,所以他们的 测 , 拓 (2)4.4 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 36kg,所以,所有同 学的体重都 36kg.(抽班上有特色的几个孩子来展示) 展 (3)上学期,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是 87,这个 87 延 是全班所有同学的成绩吗?(抽生说自己的数学成绩, 你有什么发现?) 伸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 1.3m,小明身高是 1.4m,下去会有 身高都是 140cm.(抽班上身高差别大的学生上台来展示。 )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8、展示汇报: 男生 4+6+5+5=20(个) 20÷4=5(个) 女生 4+6+5+9=24(个),24÷4=6(个)。 二、深化理解 ,延伸思维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 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出示三图,并排呈现) (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 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 师:最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 16÷4=4(个)]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板书:最大数、 最小数。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你们觉得 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师:试想一下:如果王老师最后一次投中 5 个,甚 至更多一些,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课件展示)同学们 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 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分男女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