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与玩游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成为家用电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生生活娱乐中的内容之一。
据资料调查显示,有85%的家长反对子女玩电脑游戏。
其原因是电脑游戏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教育问题,确因有人迷恋游戏而影响工作学习,时常有媒体报道某某大学学生因游戏成隐成绩下降而被退学,某地小学生因几天几夜沉迷于游戏厅而晕厥……其实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正符合这一年龄特点,怎能不玩游戏呢?看来不是“玩”与“不玩”那么简单了。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但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既然书上都有游戏,当然可以玩,但要学会控制。
信息技术老师在让学生玩游戏时首先要考虑几个简单的问题:1、玩什么。
玩游戏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干脆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合的游戏给他们玩。
学鼠标的时候就来“连连看”,学键盘的时候就玩“吃苹果”,学Word自选图形时就玩“搭积木”,还有学习语文的语文游戏……玩中学,学中玩,真的是两全其美。
当然,游戏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一次一个小时,所以安排一些小游戏比较合适,学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过关。
过关了他们就高兴,兴趣也就有了!2、怎么玩。
同样的游戏,老师的引导不一样,玩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放任自流,学生仅仅是玩游戏而已。
稍加点拨,游戏就能促进学生思考啦,你可以问学生:这个游戏什么地方最好玩?为什么觉得好玩?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做改进?……你还可以在校园网上搞一个论坛,让学生到论坛发表意见,互相切磋,甚至可以就游戏的利与弊进行一番大讨论(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嘛),这样不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发布信息了吗?一举两得。
3、何时玩。
除了专门的游戏课是以游戏为主以外,其它的信息技术课上就应该是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知识为主了,如果在课上安排游戏,就有一个放在什么时间的问题了。
如果是帮助学习的,那就放在教学中,边学边玩;如果是作为一种奖励,那就在完成学习后,谁先完成学习任务,谁就先玩,多玩。
尽管电脑游戏存在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电脑游戏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益处。
如何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怎样有机地把电脑游戏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1、电脑游戏可促进游戏者学习计算机技术电脑单机游戏与在线游戏的盛行使得电子游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联合在了一起。
游戏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鼠标、键盘的操作,可以帮助游戏者熟悉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电脑游戏促进游戏者认知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又回过来加强认知活动。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每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游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儿童在玩各种积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建筑,懂得一些建筑工艺,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作品等。
电脑游戏同样如此,游戏把认知寓于娱乐中,科学反过来又把娱乐寓于认知中。
3、游戏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追求自由是人所具有的共性,一旦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追求更自由的需求。
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与束缚,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情感压力。
游戏者,可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虚拟环境,通过游戏,使情感压力得到释放。
4、促进游戏者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电脑游戏往往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充满想象的活动,游戏的这些品质正是创新意识、潜能得以滋生和发展的土壤。
在假想性游戏之中,游戏者的想象可自由发挥,而且信息技术常常会带给游戏者及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自由驰骋在假想与现实之间。
在游戏氛围中,易于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将促进游戏者的创新,有利于游戏者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潜能开发。
5、促进游戏者主体性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之一。
游戏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它促进了游戏者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它促进了游戏者主体性的发展。
(二)电脑游戏存在弊端1、导致学生荒废学业电脑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在目前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完全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在学校还占据一席之地,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较强的逆反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他们去寻求一个发泄的空间,虚拟的游戏世界正是他们寻求的目标。
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压力,走进一个无人管束的虚拟世界。
他们只需在电脑上轻点鼠标,敲击键盘就可以为所欲为,使得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导致中小学生越陷越深,接踵而至的造成逃课、夜不归宿、睡眠不足等问题,学习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成绩大幅度下滑,失去学习信心,甚至荒废学业。
2、损害游戏者身心健康首先,电脑的终端是荧光屏显示器,显示器所产生的高频X射线,会导致人的脑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近视、失明、白血病等病症。
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使用鼠标、键盘,更容易导致手、脚、腕、臂甚至肩部的肌腱发炎、疼痛,造成身体的伤害。
其次是心理疾患影响。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
据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将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电脑脸”,缺少与人交往,影响日常的人际交流与沟通,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
有专家认为,长时间玩电脑游戏能导致注意力下降,易诱发心理焦虑、脾气暴躁等症状。
3、诱导中小学生犯罪。
由于中小学自控能力较差,受游戏的诱惑,常常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中难以自拔。
当零花钱难以维持后发展为说谎、向父母骗钱,再发展为向低年级学生下暴勒索钱物,最终发展为偷窃、厌学、诈骗,甚至离家出走等。
另外,许多游戏中,含有大量的暴力镜头和黄色信息,也是导致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电脑游戏存在种种弊端,但是,总不能因为发生火灾就不使用火,不会因为常常出车祸就不开车……。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呢?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实践中,我认为电脑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1、运用电脑游戏导入新课导课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艺术。
巧妙的导课设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发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flash动画时,可充分利用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小游戏,并告诉这些小游戏就是运用flash动画制作的。
利用小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2、运用电脑游戏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发展电脑游戏种类较多,很多游戏是需要多人合作。
孩子们在游戏过种中,需团结协作,交流讨论,优势互补才能完成。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存在学习差弃及已有知识技能的参差不齐,在完成一个操作中,正需要团结协作能力。
这种协作能力,恰恰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3、运用电脑游戏,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如一年级学生对鼠标的操作,单击、双击和拖动等的练习,可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wondows里,一般都自带翻纸牌、挖地雷等游戏,其实这些游戏,主要是为练习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而设计的。
在前些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多数教师就利用这些游戏来帮助小学练习鼠标的操作训练。
从去年起,在第五版教材里,专门附带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给熊猫穿衣服”,“青蛙过河”等,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游戏里,练习并掌握了拖运鼠标的操作。
又如在学习键盘、打字时,用教材附带的“拼装键盘”、“保卫键盘”或金山打字里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了键盘的组成和练习指法。
4、运用电脑游戏,开发学生智力。
孩子在玩游戏时,大脑都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在这种兴奋状态下,孩子学习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快。
在娱悦的游戏情境中,不仅没有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电脑游戏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使之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优化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在玩中学,让教师在玩中教,使教学寓教于乐,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发展。
5、运用电脑游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指出:“要避免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信息技术知识。
”所以,在有些教学中,可利用小游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莲光小学犹普桥老师在执教“认识窗口”一课中,用Word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强化了学生对“窗口”的记忆和理解。
6、利用电脑网络中其它科目的FLASH游戏,综合学习其它科目。
总之,信息技术老师要多多动脑,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合适的游戏时间,做到学习游戏两不误。
玩游戏应该是一把双刃剑,好与不好不在游戏本身,关键在于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处理。
如果信息课上只是“满堂灌”,那肯定不行,你一点不让学生玩游戏,学生反而会偷着去玩;你总让学生玩游戏,学生也会有厌倦的那一天,就像我们自己,刚学电脑的时候玩游戏,在电脑上学的东西越多,就越不去打游戏了,为什么?大概是我们有了比打游戏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要在电脑上完成了吧!有句话说得好:要想根除荒地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忍剑。
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有益之处,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也要认识到电脑游戏存在的种种弊端。
教师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务必选择益智游戏,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教育学生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决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
教师只能用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正确把握玩游戏的“度”,决不能因此而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其他教育和社会问题。
因此, 教师将游戏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使之优化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做到扬长避短,务必从身理、心理上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健康娱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谈电脑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成为家用电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生生活娱乐中的内容之一。
尽管电脑游戏存在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电脑游戏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益处。
如何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怎样有机地把电脑游戏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