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湿地

高原湿地

第2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学习重点、难点】1.三江源地区的水源和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2.“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填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2.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吉祥的山沟里/吉祥的山沟里/神鸟布谷在歌唱/雄伟的山顶上/金色的太阳升起/故乡三江源头/故乡三江源头/生活幸福美满……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情景一 江河的源地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本P91-93,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至3,认识三江源地区位置范围及“中华水塔”的涵义。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省南部,是 源区、 源区、源区的总称。

河流长度/千米流域面积/千米2约古宗列曲326.09宽11.5米,深0.1~0.2米,水量较小,流量为2.5米3/秒2372卡日曲362.63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满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终年有水,流量为6.3米3/秒。

31262.“中华水塔”: 总水量的25%、 总水量的49%、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河水的来源: 和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和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使 、 、 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93-94图9.19及图9.20,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93活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

阅读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2.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讨论后,小组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1.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

2.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

3.卡日曲。

理由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

【知识梳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是长江源区、黄河 、澜沧江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江河的源地华水塔”。

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区重要的调蓄器。

【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 )A.黄河、澜沧江 C.黄河、珠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 D.珠江、塔里木河3.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 )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4.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A.三江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5.以下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②③B.三江是指图中的②③④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6.以下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7.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A.长江B.黄河C.湄公河D.珠江8.下列有关三江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

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

12.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_____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

13.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14.湖泊d.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湖和_________湖。

15.图中铁路为_________,城市①是_________。

【课堂作业】地理填充图册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

2.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填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2.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吉祥的山沟里/吉祥的山沟里/神鸟布谷在歌唱/雄伟的山顶上/金色的太阳升起/故乡三江源头/故乡三江源头/生活幸福美满……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情景二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本P94-96,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至3,认识三江源地区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 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河流,是我国重要的 涵养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与 。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由于 , ,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和 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2)人为因素: 、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 、 、 、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实施 和 保护工程等措施。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96,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96活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与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分析讨论后,小组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1.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

【知识梳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黄河源中华水塔长江源三江源保护三江源澜沧江【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2000年8月19日,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读材料回答1~3题。

1.“三江”源头在(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2.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3.下列物产不属于上述区域的是( )A.耗牛B.青稞C.甘蔗D.藏山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据此回答4~6题。

4.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叙述是(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是( )A.大熊猫B.藏羚羊C.野驴D.雪豹6.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每年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

据此回答7~8题。

7.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8.导致我国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9.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①草场严重退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冰川融化加快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④【课堂作业】地理练习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