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巨幼细胞性贫血完整版本

(医学)巨幼细胞性贫血完整版本

2
叶酸的代谢
人类不能自已合成,主要来源多种绿叶蔬菜如 菠菜、青菜及动物肝脏,注意过度烹调易破坏。 成人每日需叶酸50~200μg,储存于肝细胞内, 储存量仅5~20Mg,因此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主要由叶酸缺乏引起。
3
维生素B12的代谢
作用: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同时提高叶酸的利用率。 来源:动物肝、肾、鱼、瘦肉中。 需要:2-5ug/日。人体内贮存量有4-5mg,不易缺乏。 吸收:VB12+R蛋白结合,胰蛋白酶作用下VB12+内因
③ 血小板 血小板数正常或减低,可见巨大血小板。
注:严重者三系减少。
10
大细胞、过分叶
11
巨晚幼红细胞、豪胶小体、卡波环
12
骨髓象
① 红细胞系统: 巨幼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为:
胞体大,胞质丰富; 胞核大,排列呈疏松网状或点网状,随着细胞的成熟,染色
质也逐渐密集,但不能形成明显的块状;副染色质明显,核 着色较正常幼红细胞浅; 核、质发育不平衡,细胞质较核成熟,即所谓“核幼质老”。 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的两大要点 ② 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因红细胞系统的增生,粒系细 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见巨幼变,以巨 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部分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 常为5~9叶以上。 ③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 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此种巨核 细胞产生的血小板功能不佳。
药物影响等。
8
临表现
1. 贫血 2. 消化系统症状: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舌
面光滑如镜面、恶心、腹胀、腹泻等 ; 3.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时,手足对称
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等 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 表现。
注:维生素B12缺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叶酸缺乏时,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9
血象
① 红细胞 RBC↓↓、Hb↓,MCV增大、MCH增高、 MCHC正常,红细胞形态明显大小不等,大椭圆形红 细胞易见,豪周氏小体较易见,有核红细胞可见,卡 玻氏环偶见。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② 粒细胞 粒细胞数目一般正常、减低、增高。中性粒 细胞的核分叶过多现象为本病的早期表现,当分叶〉5 叶者超过5%即为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现象。严重的 病例可见巨型中性中、晚幼粒细胞。
13
14
15
16
17
骨髓铁染色
细胞外铁:增高 细胞内铁:增高
18
其他检查
叶酸 维生素B1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19
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 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 铁蛋白<12μmol/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 可染铁消失,铁剂治疗有效。
2.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 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多 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一般抗贫血治 疗无效。
子复合体在回肠通过胞饮作用被吸收。内因子由胃壁细胞分 泌。
4
维生素B12的代谢
影响维生素B12吸 收和转运的因素
胃肠疾病导致 的胃酸、胃蛋 白酶分泌减少
全胃切除
内因子 完全缺乏
胰腺分泌胰 蛋白酶缺乏
5
发病机制
叶酸和维生素B12在 DNA合成中的作用: dTTP减少,DNA复制 减慢,核分裂时间延 长,而浆内RNA和蛋 白质合成并无障碍, 因而形成“核幼浆老” 的巨幼变血细胞。
维生素B12脱髓鞘,造 成神经功能障碍。
6
发病机制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DNA合成障碍
核发育滞后于浆、巨幼变、无效造血
7
病因
1. 摄入不足; 2. 需要量增加; 3. 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子
抗体形成(恶性贫血); 4. 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5. 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
(MA)
1
定义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 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 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又名大细胞正色 素性贫血。
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在我国少 见,由于内因子缺乏的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在我国极为罕见。而在欧美,维生素 B12缺乏或有内因子抗体者多见。
20
疗效判定
网织红:4-6天上升,10天达高峰; 骨髓巨幼变迅速改变; 血象:1-2个月内恢复正常。
21
22
23
24
25
2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